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吾父耶和华 >
    
功。

    确切说直到蒙古西征,才使得印刷术传向西方,但也并未快速普及,反倒是要到古腾堡活字印刷开始,才有了大规模出现的迹象。

    也就是说,对于这个年代的第二王国而言,纸的问题相对好解决,印刷术的问题,才是需要投入人力研发,需要培养新的技工,来构建全新的行业。

    而且,这个行业的前景,其实相当的不明朗。

    并不是说这个时代的书籍不够昂贵之类,恰恰相反,实质是这个时代的欧洲,既缺乏买书的需求,也缺乏能买起书的人口。

    拿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来说,在古腾堡印刷机开工前,圣经通常用上等的羊皮纸制作。

    一部完整的圣经需要300-600张羊皮纸,相当于50-100只羊的皮。

    抄写圣经的抄经士,平均下来一年起步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圣经。

    这样一份圣经,再加上精美的皮革封面、镀金饰品和复杂的图像,价格在300金第纳尔左右,甚至更高。

    寻常的教堂都难以负担起全套的圣经,仅有主教、乃至于大贵族家庭才会拥有。

    但除去贵族和教士群体,就整个欧洲而言,也只有意大利地区还有君士坦丁堡,可能稍微富裕,有着相对更多的富裕商人群体,尝试来购买。

    至于更下层的人,买圣经干嘛?

    能拿来吃吗?有什么用吗?能改变贫苦的生活吗?

    就算识字了又如何?难不成识字就能改变阶层吗?

    就算印刷术,能将高昂的书籍价格打压下去,对于一贫如洗的欧洲穷人而言,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更何况,哪怕是欧洲的古腾堡印刷机开工后,一套相对精良的《圣经》其实也价值30金佛罗林。

    真正的赤贫者,是无法负担起任何知识价格的。

    但反过来说,意大利地区、威尼斯人、君士坦丁堡,又或者现如今开始富裕起来的第二王国。

    确确实实,开始诞生一批拥有能力花钱追求精神享受的人群了。

    哪怕不多,其实也是可以试一试的。

    盖里斯在提尔的时候,就曾与巴利安提过这方面的事,希望对方能够找到一些值得信赖的能工巧匠,攻关这方面技术。

    并且可能要在相当长时间里,对印刷机的制造工艺采取保密的姿态,从而为盖里斯宗争取到时间。

    从宗教角度来说,大批量印刷《圣经》,其实是宗教改革的必要前置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