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期,杜甫非常失落,他在长安待了十年。”

    “这十年他一直都四处奔走,投奔权贵,可是没有人搭理他。”

    “他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不稳定,温饱都成问题。”

    “这段时间,他非常郁郁寡欢,被困在长安。”

    “发现无论是讨好权贵,还是科举都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非常的忧郁。”

    “杜甫依旧没有放弃,在天宝九年,他献赋给唐玄宗看。”

    “唐玄宗看了之后,觉得杜甫是个可造之才,想对他委以重任。”

    “可是官场非常的勾心斗角,李林甫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于是李林甫就设计了一场戏,杜甫仍然没有得到重用。”

    “天宝十四载,杜甫被李林甫授予河西尉这种小官。”

    “但是杜甫觉得授予他这个官职是对他的侮辱,于是不愿意为了那五斗米折腰。”

    “朝廷又将杜甫改任为参军,也是一个官职不大的小官职。”

    “杜甫也在自己的诗里提到过自己曾经担任过参军的事实,其实这些官职也只是有名无实,虚职而已。”

    “杜甫当时已经44岁了,来到长安10多年,他慢慢学会了接受现实。”

    “当初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只会让自己一家老小陷于贫寒和温饱都成问题的困难中。”

    “因为杜甫的官职基本是虚职,而朝廷也大多拜高踩地。”

    “杜甫每个月很够领到的俸禄也是少得可伶,连一家人的温饱都成了严重问题。”

    “那一年,杜甫的小儿子饿死在家中。”

    “杜甫为此写了一首著名的《石壕吏》,让人非常心碎。”

    王安石:杜甫在长安时期和李白的相遇,堪称中华文学史上伟大的相遇。

    杜甫和李白实际的交往其实很有限,但却很有意义。

    杜甫和李白真实相处的时间,集中在天宝年间。

    杜甫陪李白渡过黄河去了趟王屋山,拜访得道高人。

    秋天又一起到宋州寻访大诗人高适,登台饮酒。

    第二年秋天,两人又在兖州重逢。

    兖州之会后,两人虽然再无相见,但杜甫经常有诗来表达想念。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被卷入永王的军事行动中,因此下狱。

    杜甫牵挂不已,连着好几晚梦到李白,并为此作诗留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