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说,李白是杜甫精神世界的一个参照,甚至就是杜甫另一个自我的投射。

    杜甫在诗里说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似乎更像是在说自己。

    对于杜甫来说,李白出现在他最迷茫的时候。

    让杜甫求取功名利禄的世俗压力下,看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

    自古以来,在同一领域的巅峰人物,有很多终生难以相遇。

    只有李白和杜甫,同处一个时代,并且他们彼此相遇了。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是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是太阳与星星的相遇,或许只有老子和孔子的相遇能与之媲美。

    李白具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这一点正好与杜甫的人生理想相契合,所以他们一见如故。

    李白爱憎分明、行侠重义的高尚品格,更是深深感召着杜甫。

    而最终使他们灵犀相通,不能相忘于江湖的,是他们对诗歌的探讨。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或许都需要一个偶像,需要去膜拜,需要去仰望。

    杜甫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个偶像李白。

    并且他的偶像完全接纳了他,在真心地喜欢着他。

    因为对偶像的倾慕,所以思念。

    因为思念,所以写诗。

    终其一生,杜甫为李白一共写了十五首诗。

    不知李白初见杜甫的时候,有没有料到,这个和自己如此投缘的年轻人,有一天会和自己在诗坛齐名。

    毋庸置疑的是,杜甫和李白遇见以后。

    李白对杜甫的肯定和欣赏,给了杜甫将诗歌继续写下去的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杜甫晚年,安史之乱爆发,人心惶惶,此时的唐玄宗选择逃跑。”

    “在这一年,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此时的杜甫也在避难。”

    “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即位,国难当头,杜甫想要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

    “可是在途中,杜甫被叛军所俘,押到长安。”

    “叛军并没有把杜甫放在眼里,可是杜甫一直都在忧国忧民。”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两篇用血泪造就的文章,字字珠玑。”

    “文章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忠贞和忧国忧民,可是他依旧怀才不遇。”

    “到了国难关头,杜甫依旧没有放弃为国效力。”

    “这时候,他偷偷逃出来,想投奔唐肃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