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的北冰洋冰盖,海平面上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目前胜利海水淡化厂生产的粗盐,通过方船组成类似于京杭大运河常见的蜈蚣船那样,直接拉过去苏省沿海,然后将方船的水密舱凿穿,方船就会自动沉入海底。

    方船的设计分为三个格,其中前后两个格子就是填装粗盐的,中间那个格子则是提供浮力的。

    此时码头上,一艘已经填装好粗盐的方船,工作人员将一部分泥沙倒入,在粗盐表面形成一层阻隔层。

    紧接着吊来复合了硅豆丝布料的钢板,将钢板牢牢固定,最后通过电焊,将整个面板焊死。

    几个工作人员拿着防腐漆,将焊接的位置,喷涂了好几层,还附上几层稀疏的硅豆丝纱布,增加整体强度和耐腐蚀性。

    随着这艘方船密封好,20艘方船连接在一起,通过驳船拉动,沿着沿海的航线,缓缓向苏省沿海行驶过去。

    这些方船都是一次性产品,到了目的地就直接凿穿浮力舱。

    作为沿海填海的骨料,可以减少很多填海原材料成本,还可以将粗盐废物利用。

    与此同时,黄河沿岸也开启了一个项目,那就是抽沙造坝项目。

    这个项目和海水淡化厂的粗盐填海差不多。

    一个是用废弃的粗盐。

    一个是用难以利用的黄河河沙。

    没有办法,黄河河沙和其他河流的泥沙不太一样,黄河河沙的颗粒度比较小,而且非常光滑,并不是合格的建筑材料,不然国内早就抽黄河的河沙了。

    现在开启这个项目,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渤海沿海地区的沿海大坝提供原材料。

    抽出来的河沙,通过大型的电磁铁,将河沙之中的铁砂和一部分磁性金属吸走,这些铁砂作为铁矿石使用;然后进行过筛,将颗粒度比较大的河沙筛选出来,作为建筑材料。

    最后剩下的泥沙,全部填装到类似于方船的容器之中,通过飞艇吊运到渤海沿海,作为人造山的原材料。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抽沙,在南排河附近的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条海拔高度20米左右的沿海大坝。

    不过和粗盐不太一样,这些装满了黄河泥沙的容器,并没有封盖,而是完全露天敞开。

    为了增加一部分经济效益,这些沿海大坝上面敞开的泥沙,被种上了转基因砧木,作为种植樱桃的场地。

    南排河附近的居民,从一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