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吾父耶和华 >
    
高文化而著称,在耶路撒冷王国里律师和文员数量众多,对法律、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同样是王室和贵族们钟爱的消遣。

    “有着不错的文化基础,那么报纸这种形式就有效了。”

    “眼下我们已经初步建设起了邮政部门的框架,借助定期的船只,在提尔印刷的报纸,一天就能抵达的黎波里、两天就能到拉塔基亚,哪怕是前往安条克城也只需要四天。”

    “《圣地周报》每周一次,简化拉丁语语一份、阿拉伯语一份、希腊语一份,通过商业部下属的邮政体系,向各个城镇村庄进行投递,向国家里的绝大多数人通报过去一周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国家与自己密切相关。”

    “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但却非常有必要,而且我建议对《圣地周报》这种报纸进行补贴,任何向王国效忠的村庄,都应该得到一份免费的《圣地周报》。”

    通过操控文化和意识形态,塑造社会的价值观,使其对现行制度的正当性产生认同和服从。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国家。

    可以说是国家与国民,而非君主与臣民。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

    普鲁士赋予了自己国土上人民以国民的身份让他们参与政治,将他们从农奴的处境下尽可能的解除。

    加上普鲁士普及的义务教育,从小学课堂上便灌输起了国家概念,国家主义也因这等等举措而兴起。

    国家主义并非国家或者国民又或者某一个群体,单方面付出与奉献就能塑造成型,依赖于相当多的因素。

    直白点通俗点,那就是:狼是需要吃肉的。

    如果国家的存在无法带给国民以荣耀与利益,那么国民又该如何发自内心的支持国家呢?

    一方面需要真切的利益,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真切的将荣耀普及,告知所有人。

    这便是报纸的意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诞生一些过渡性的东西。

    让人认知一个抽象的社会认知实体,终究是相当麻烦的。

    人类与社会,是存在惯性的。

    活在人脑海的那些死人,依旧驱动着活人按照旧有的秩序行动。

    盖里斯可以去进行偏转,却没法如空中楼阁平白搭建。

    对于12世纪的中世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