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下的士大夫。

    观察秦国的朝廷,当秦王主持朝政告一段落时,处理各种政事从无遗漏,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真像是古代圣君治理的朝廷。

    在秦国见到的一切,让他意识到以前在六国听闻的暴秦之说,纯属污蔑之词,不足为信。

    自己到了秦国,从下至上观察了秦国民风、士气、官吏作风、君臣操守。

    他认为秦国的治国理民政策是最好的,山东六国的吏治民风跟秦国相比差之远矣。

    怪不得秦国四代国君皆明君,四代国君均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

    “这个时候,齐国政局也稳定下来了。”

    “齐王建又开始重整稷下学宫,召集失散的学士。”

    “并给荀子写信,邀请他回来。”

    “于是,荀子第三次入齐主持稷下学宫的工作。”

    “荀子把在列国考察,特别是在秦国考察的优势和长处都讲给了齐王建听,希望齐王建吸取借鉴,争取早日一统天下。”

    “齐王建对于荀子的主张也是很认可的,但架不住奸佞小人的挑拨离间。”

    “荀子口中在秦国务必要铲除的奸诈小人指的就是他们,他们怎么能够不恨荀子呢?”

    “于是荀子在小人的诬陷下,又只得离开了齐国,去了老朋友黄歇所在的楚国。”

    “当时秦赵之间正在长平对峙,楚国趁机兼并了鲁国。”

    “并把鲁国的兰陵设为县治,春申君黄歇就让荀子去当县令。”

    “不到两年的时间,荀子就把兰陵治理的井井有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并且荀子还把齐国的稷下讲学之风带到了兰陵,韩非子、李斯等人就是这个时候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

    “由于地方政绩搞得太好了,自然就有人羡慕嫉妒恨了。”

    “有人就在黄歇跟前谗言,商汤七十里而得天下,文王百里得天下,现在给了荀子百里之地,楚国危矣。”

    “春申君听信了谗言,就把荀子给辞退了。”

    “没办法,荀子只好带着弟子们离开了楚国,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老家赵国。”

    “赵王热情的接待了荀子,视其为上客。”

    “那个时候,赵国正经历了长平之战后的另一场大劫难,即邯郸之围。”

    “当时的赵国很惨,老百姓以尸体充饥,用骨头和油脂来烧火取暖,哪怕赵王自己也是食不果腹面有饥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