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荀子并不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认知的人。”

    “而是务实求真,能够明辨是非的大智慧者。”

    “荀子一方面认可秦国的优点,另一方面向秦昭襄王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

    “但秦昭襄王依旧不感兴趣,直接一句话就打发了。”

    荀子:在秦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我放下了心中的偏见与傲慢。

    回想当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

    秦国武安君白起阵斩赵军二十余万,之后又坑杀赵国降卒二十余万,赵国精锐大军四十五万灰飞烟灭。

    白起在短暂休整后,率三十万秦军向邯郸进兵,意在一战灭赵。

    赵王紧急召见群臣,商议存亡之策,打是一定打不过秦军的,只有求和一条路可行。

    最终赵王派特使入秦商议议和之事,而他也是这个时候作为赵国使团成员到秦国的。

    他以前从来没有去过秦国,只听别人说起过秦国。

    什么秦国法律残暴无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人穷困潦倒,秦政苛如猛虎。

    他就想去看看,这样一个残暴贫穷的秦国是如何击败文明繁华的赵国的。

    他坐着马车入秦,一路上轻车缓行,细心观察秦国的风土人情,吏治民生。

    他跟秦国的百姓、小吏、官员、朝臣都有密切接触,且有愉快的交流体验。

    赵国使臣团在秦国路过,没有军队净道,没有百姓围观。

    秦国军民各行其事,对他们视而不见。

    他主动跟他们交流,发现秦国军民都知法守法,朴素老实,奸诈之徒基本上没有。

    秦国的百姓简朴淳厚,其音乐积极向上,无靡靡之音。

    人们的穿着整洁大方,无奇装异服。

    百姓们敬畏法律,服从官吏的管理,秦国的老百姓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上古良民。

    他也进过官府,看到秦国的官吏都是严肃认真的样子。

    无不谦恭节俭、忠诚守信,真像是古代圣君统治下的官吏。

    也就是说秦国官吏敬业守法,没有贪官污吏,没有昏庸官吏。

    他进入秦都咸阳,观察那里的士大夫。

    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走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

    秦国朝臣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廉洁奉公,真像是古代圣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