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太史令期间,对天文仪器的研制和天文观测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朝历代观测天体位置和运动都需要使用浑仪,李淳风对天文、历法、算学以及天象仪器进行了深度研究。

    唐初所使用的浑仪因为承袭前代,多有疏漏,无法得到天象的真实情况。

    李淳风上奏称前代所著仪都是赤道式装置,赤道固定在其中,并没有南北差异。

    这样观测七星,无法得到天象的真实情况。

    应该按黄道度推算日月五星的运行,才能简便又精确地算出朔的时刻、回归年长度等重要数据。

    李淳风将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建议制造按黄道观测日月五星运行的浑天仪。

    唐太宗于是下令,命李淳风设计新的浑仪以供使用。

    最终李淳风制成浑天黄道仪,仰看可观测星辰,下视可以看到仪器上的日影刻度。

    李淳风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的浑天仪,无疑大大提高了浑天仪的精准程度,也使之更加科学,先进。

    至此,中国历代传统制造并使用的浑仪就形成了一架比较完备的天文观测仪器。

    除了在天文上造诣颇深外,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李淳风也是一把好手。

    李淳风不仅参与了《晋书》以及《五代史》的天文、律历、五行志的编写,而且还在数学方面很有见识。

    经李淳风编定和注释的多达十部算经,被用作唐代国子监的教学素材。

    而祖冲之能够被世人所知,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李淳风的功劳。

    因为是李淳风意识到了圆周率的伟大,将其纳入了史书中。

    “所谓《十部算经》,就是指十部算学方面的书籍,也叫作《算经十书》。”

    “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五曹算经》、《孙子算经》这十本书。”

    “李淳风主编的这套《十部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

    “编完这套数学教材之后,李淳风又将目光投向了历法。”

    “最终,李淳风在前人历法的基础上,重新编撰了麟德历。”

    “不过,李淳风编撰的这套历法,同样有很大的漏洞。”

    “唐朝用到了李隆基在位时期,就弃之不用了,改用僧一行编撰的《大衍历》。”

    “除此之外,李淳风还著有《乙巳占》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