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重视此事,但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是不见日食。

    他顿时有些不悦,问李淳风若是日食不出现,将如何处置他自己。

    李淳风对此称,没有日食的话,甘愿受死。

    他去到庭院等待结果,还让李淳风先回家一趟,同老婆孩子告别。

    李淳风拒绝了,认为还不到时候,还在墙上刻下标记。

    称日光照到这里的时候,日食就会出现。

    没过多久,太阳果然缺了一块,日食出现的时间和李淳风说的完全一致。

    历法在历朝历代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皇家选择祭祀、冠婚或其它的重大典礼日期,都是靠历法。

    李淳风用实例验证了《麟德历》的厉害,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

    早日用上新历法,方能顺天知命、利国安邦。

    于是,他就当即颁布了新历法《麟德历》。

    “到了太史局工作之后,李淳风总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此后几十年里,李淳风一直在太史局工作。”

    “虽然官位有所变化,从一个太史局仕郎,到后来的太史令,但工作单位后来就一直没在变过。”

    “对于李淳风而言,太史局可以说是最适合他的工作单位了。”

    “既能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同时还有国家编制,衣食无忧。”

    “而且还不用像其他官员那样,考虑官场上的那些尔虞我诈,日子简直是过得不能更开心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舒服,此后的几十年里。”

    “李淳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当中,终于取得了多项成就。”

    “贞观七年,李淳风改造了浑天仪。”

    “经过李淳风改造之后的浑天仪,可以同时测量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

    “然后,改造了浑天仪之后,李淳风又参与了前朝修史工作。”

    “中国古代的很多正史,不光记录了过去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件,同时还记载了前一个朝代的天文、地理、历法等信息。”

    “李淳风所作的工作,就是辅助那些史官,编撰这部分的内容。”

    “《晋书》当中的《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就是李淳风写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李淳风又和几位国子监算学博士,重新审定编撰了《十部算经》,作为国子监的教材。”

    朱元璋:李淳风在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