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负手朝大门外走去。
殷太太松了口气,悄悄对身边的丫头叮嘱道:“让人去给老四捎个信儿,让他回来的时候从后门走。”
丫头去了,一旁的陈妈妈说道:“老爷也太严厉了,奴婢见四公子眼睛都青了一只……”
殷太太紧紧捏着棒槌,眉头紧锁:“我生了四个儿子,三个都被他教成书呆子了!就这一个聪明机灵的,可不能在让他给教坏了!习武有什么不好?起码家里不怕招贼了!”
陈妈妈笑道:“奴婢觉得也是,等太太给四公子找个性子温柔的媳妇,他也就知道多顾着家里头了。”
殷太太闻言顿时眉开眼笑,回去琢磨四儿媳妇的事了。
这厢殷士荃出了府,好巧不巧,正碰见莫正穹出门。
殷士荃眼睛一亮,端起架势缓步走了过去,轻咳一声,“咳,这位仁兄,是刚搬到此处?”
莫正穹闻言回头,就见一人朝他走来。
这人额头宽阔,双目有神,行走间威严正气,让人见之凛然。
莫正穹早知道这光德坊里,住的都是不寻常的人家,而且此人举止气度非凡,一看就身份不俗,说不定还是高官,他怎敢怠慢,连忙拱手行礼,“在下的确才刚搬到此处,请问阁下是?”
他不知对方身份,并不敢多说,生怕出什么岔子。
“在下殷士荃。”
莫正穹闻言一凛,当年铁嘴翰林殷士荃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原来是殷大人!失敬……失敬!”
天下文人最理想的仕途之路,乃进士出身,入翰林,熬几年清苦日子外放去做两人任知府,再调回京师进六部,若是能进户部、吏部这等地方的,便是默认的内阁大学士了。
殷士荃如今已经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三年有余,若是不出大错,再过个四五年,便有望入阁。
殷士荃捋了捋胡子,笑着问道:“可是来京为官?”
莫正穹语气十分谦逊,“某不才,刚从泾阳县调任到京,任工部员外郎。”
工部?
六部之中,吏部为首,户部、兵部次之,工部,乃是下下行。
不过,殷士荃并非势力之人,倒也没瞧不起莫正穹,见他举止谦恭,言谈谨慎老实,便捋了捋胡子,抬头看了一眼大门上的匾额,笑道:“原来是温老弟。”
温老弟?
莫正穹的脸顿时绿了……
长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