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寒门宰相 >
    
 刘邦草莽出身,需要一套简单的礼仪,叔孙通便去掉秦礼中繁琐的地方,为他和臣下专门设计了简单的。

    礼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皇帝是甲方,他怎么提要求,咱们就怎么改。

    非天子不议礼的意思,只有皇帝才能决定意识形态。

    而叔孙通这等臣子们根据皇帝的意识形态,再设计出整个国家的制度礼仪刑律。

    自叔孙通后,历朝历代的大朝会都有所损益,宋的朝会礼也是基于唐修订的开元礼上,对于臣子们的繁文缛节也比唐朝时更多了。

    章越之所以想到这么多,因为知道政治的残酷。中央集权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权力二元化。

    这一点上亲父子都不能相容,所以太子一直都是高危职业,尤其皇权强大的明清二朝,废除了宰相后,矛盾都集中到皇帝和储君身上了。

    自己登高一步,其实也就更危险了。

    但又如何?

    为何说苏轼是永远的神呢?

    不论是不是对的。

    人的一生总有遭遇不公待遇,强权打压的时候,不少人同流合污了,但仍有人坚持着自己。

    到了最最惨的时候,你是否依然可以笑着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呢?当你坚持了一辈子,虽沉冤得雪后,但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审视自己一生时能不能释然这一切说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所以苏轼自己是一定要救的,救他就是救自己。

    ……

    以往大朝会,身为宰相的王珪都是坐车直入大庆门前下车,再从大庆门押百官入朝,至大庆殿上拜贺天子,不过今日王珪破例提早到来,亲自将马车停在宫门。

    从宫门押班入朝,可谓是破例,但遇到今日大除拜这般大场合,却是又合乎规矩。

    所以今日王珪,冯京分列左右。

    章越,元绛等宰执在后,后面则是浩浩荡荡的百官,皆成队列。

    面过章越后,章越分别是冯京及众执政们都见了礼,一日不是宰相,大家都是同列。

    看着宫门缓缓从眼前开启,王珪率领百官鱼贯入内。

    而在百官之后,则是章亘与六百名刚结束期集,新授官的进士们也是一并进入了大庆门。

    他们已是操演了三日拜会之仪,准备面辞天子后就至各地任官,可是因为天子这几日有疾,所以日子一再延后。

    今日大除拜,他也正值其中。

    在教演官的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