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自尽,年仅三十四岁。

    四子李泰。

    满腹才华,深受李世民的宠爱。

    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成了太子位最有利的竞争者。

    但,李世民觉得,李泰心性过于狠辣,并不是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选,害怕他继位后会对自己的兄弟下杀手。

    所以,最后李世民选择了李治。

    李泰出走封地,三十二岁便离开了人事。

    五子李佑。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想过做皇子,更没想过做普通的诸侯王。

    在他的心里,只有那九五之尊的位置,才是值得他奋斗的目标。

    最后在阴弘智的撺掇下选择造反,失败后被流放,幽禁而死。

    六子李愔。

    李恪的同胞弟弟。

    可他却没有他兄长的那份仁厚,自从抵达封地后,便为非作歹,经常无故殴打地方官员。

    在李世民多次惩戒之后才稍有收敛。

    后,卷入李恪谋反案,被废庶人流放,死在流放地。

    七子李诨。

    遭大臣构陷谋反,选择自我了断,自证清白。

    八子李贞。

    翻阅古籍后,就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绝对绝的好人,也是历史上的诸多亲王藩王中难能可贵的贤王之一。

    他原本可以安泰一生,但偏偏碰上了武则天撺掇李唐江山。

    作为李家子嗣,李贞责无旁贷,举兵反抗武则天,可惜失败了,最后服毒自杀。

    他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活的年岁最大的一个,六十二岁。

    十子李慎。

    他的死很无辜,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冤。

    本来在长安城当闲散王爷当得好好的,却因为兄长李贞举兵,遭到武则天报复,死时六十一岁。

    十一子李嚣,早逝。

    十二子李简,早逝。

    十三子李福。

    因为李福没有野心,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武则天,都没有为难过他。

    甚至在武则天诛杀李氏皇族时,也选择性的忽略了李福。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被生生的吓出了一身病,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

    十四子李明。

    封王之后,就立刻选择谋反,失败被杀。

    至于那善终之人,无外乎九子李治,李世民选择的守成皇帝。

    当时,李世民选择他的原因无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