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巴不得东野和北黎宣战,纳贡就是最好的契机,这时候煽风点火最容易激起民愤。”

    “我也想打。”凌恬儿努努嘴,“倒要看看他们北黎有多厉害,敢在东野头上作威作福这么多年。”

    老国师无奈一笑,耐心解释说:“谁不想打?可时机到了么?北黎幅员辽阔,国力强于我们不知多少倍。一旦开战,东野上下就得勒紧裤腰带替我们筹备粮草和军饷。郡主,你平日里常去民间玩儿,你觉得我们可到和北黎撕破脸的时候?”

    “光靠一腔热血不能成事。”凌恬儿唉声叹气地道,“那些主战派的脑子就不能转转?”

    “东野大小十二郡,外加新旧两大都城。除去旧都和赤虎邑由皇族掌控,余下每一郡都由一家大族帐统治。表面上看似和谐,内里实则有很多矛盾。”老国师为她语长心重地解说下去。

    凌恬儿认真起来,狐疑地问:“矛盾?”

    “丹郡最偏远,面积最辽阔,掌握东野近一半深山老林,纳贡给北黎的海东青、马匹、药材多出自他们那里,你觉得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可是二姐和二姐夫他们应该最懂得父亲的苦楚呀!”

    “懂得是一回事,族帐切身利益又是另外一回事。”老国师咳嗦几声,“再有其他几个更为苦寒的郡,常年寒冷,夏季就那么几天,还没有丹郡那么多深山老林。你说底下百姓日子过得苦不苦?照样还得赋税赋贡,这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父亲才把都城迁到赤虎邑来,这里暖和些,更适合耕种。”

    老国师咳嗦的更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心思沉重地望向前殿方向,“可今年我们收成并不好,很不好。”

    凌恬儿也跟着站起来,诧异道:“收成不好?不会吧?我瞧着赤虎邑郊边有好多被犁开的土地。”

    “大抵是我们不擅长耕种?犁开的地很多,但今年耕种的却很少,收成就更少了。”

    “怎么会?我最近总往大兴山那边跑,我瞧隋御他们府上那块田地收成很不错。稻穗特饱满,结出来的稻子特别多。就隔了一座山,土壤能有啥不同?他们能行,咱们这边也应该可以呀?”

    被凌恬儿提醒一番,老国师方想起那次去往建晟侯府时,瞥见到侯府后面那一小块庄稼地长势很好。当时还顺势觉得,他们东野这边今年的收成也不会太差。

    “许是他们种植的少?看护起来比较容易?我记得他们种的是稻谷吧?”

    “是稻谷。”凌恬儿确认道,“稻谷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