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温清竹毫不犹豫的点头。
夜色渐深,皇帝离京,摄政王妃独掌大权的消息,不胫而走。
早前温清竹派了傅瑜出去,便是暗中监视着各处学院,翰林院的动向。
果不其然,夜间就有人汇聚在百味楼,把这个消息传送了出去。
傅瑜配合兵部尚书,当即抓人。
百味楼一阵兵荒马乱,被抓人被逐一盘问,最后竟然查获了上百人。
经过一番审讯,最主要出来散布消息的,居然不是裴煜,而是被斩首的那两个翰林亲戚故友,以及先前提携的士子。
消息送到宫里,已经快到了子时。
温清竹坐在仍旧坐在宣政殿里面,处理着折子。
傅瑜把百味楼那边的情况一说,她手里的朱笔顿时停下。
抬眼看去:“确定和裴煜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有——”傅瑜说完,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惊讶的望着温清竹,“虽然主要散步消息的人没有裴煜的人,可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不然的不会一天就行动起来!”
温清竹点头:“裴煜只怕是早就知道学子是这样的,现在新皇登基威严不足,正是他们士子信心膨胀的时候。”
“那我们现在改怎么办?”傅瑜皱眉,读书人的脾气,他比任何人都了解。
如果不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怕很难服众。
温清竹微笑起来:“你去找雷啸,让御史台的上奏,现在可是国丧期间,竟然赶在百味楼大吃大喝,这是对先皇的大不敬!”
傅瑜一怔,心里突然很佩服温清竹。
不管是一早就想好的对策,还是临时起意,这个办法合规矩又很有震慑力。
何况还是一向公正的御史台出面。
不过傅瑜还是有些迟疑:“雷大人会配合吗?他们御史台谁的面子可都不给的。”
“放心,以前和以后御史台不会配合,但今天这事,雷大人肯定会答应的。”温清竹脸上慢慢浮起一抹笑意。
不管雷啸是不是真的怀疑她隐瞒了什么,这个时候,他必须出手。
傅瑜退下,万鸿羽便走了进来。
他拿了一个盒子上来,呈送到温清竹的面前:“这是皇上留给你的空白圣旨。”
温清竹打开盒子看了看,并没有揭开。
圣旨都是翰林院的人帮忙草拟,为了避免摄政之人的权力过大,圣旨必须是翰林院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