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新唐遗玉 >
    
打听的三姑六婆,对遗玉从高阳那里听来的八卦消息,还真是没有留意。

    遗玉本就不常同李泰讲这些女人之间的话题,听他说不知,就一带而过,侍候他更衣梳洗后,待他去了书房办公,自己才翻箱倒柜,找起当初程小凤和自己怀孕时候,用的那份食谱册子,预备重新抄录一份,再添些事项细则,给高阳送过去,免得她那跳脱性子,头几个月不注意,会坏了孩子。

    上元节过去,日子就变了,几乎是一晃眼就进了二月,遗玉的生辰是在二月十二,正好是她今年十八岁,该当花龄。

    在李泰的授意下,府里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美酒佳酿,鲜虾活鱼,时令蔬果,各色新鲜的食材,从南北各地马运送入京。

    长安城上流圈子里闻到风声,也都各自开始准备起礼品,是都怕错过这次巴结的好机会,魏王将被册立东宫的事将在近期,水涨船高,而今谁还不知魏王妃的金贵。

    就在众人将注意力停留在遗玉将近的生辰时,这长安城又另外出了几起引人口舌的热闹事。

    一则,城阳公主同被牵入太子谋反一案的驸马杜荷和离。

    一则,在宫中默许的情况下,汉王妃同汉王和离,昔日的长孙三小姐,带着她仍旧受封在册的幼女宜阳县主,搬到了城东的百花园里,又恢复了单身。

    这是两个命运相同 却又境遇不同的女人,若说前者因为身份,大家不敢议论,那么后者,已然成了长安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公主和离,那是因为皇室必须,可哪有王爷出了事,妃子要和离的道理,哪怕王爷成了庶人,头顶上也还有个李姓不是?

    知情者一面腹诽,一面又清楚的很,这还得亏长孙家势大,才会演出这场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闹剧。

    这些风闻传到遗玉耳中,已是事过几日,她只笑笑过去,便没空再多关注此事。

    《坤元录》才迟发了新篇五十卷刊印造册,正在筹备下一期的卷册,李泰没空,审阅和议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遗玉的事,二月开头,她三天两头就往文学馆走。

    以遗玉的名义,这几年发放给文学馆的福利不在少数,那群文人早就对她好感不薄,加之她先前为那些被捕牢狱的人奔走过,更叫一部分在文坛颇有声望的学士对她心存感激。

    遗玉本身不乏真才实学,她书法造诣之高,言谈举止,是已早早现出大家风范,几次议事下来,就连眼界高又好相处的著作郎萧禹,都对她在行文造句的一些观点颇为推崇,因此,有她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