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爱民一边哭笑不得,另一边又感谢李金凤过来。

    至少,他都好些年没见妻子逛街这么高兴了。

    年轻时候,王秀英每次发了工资,也不是去下馆子改善生活,而是去供销社。

    要票的布,不要票的高价布,她每个月总要攒一些。

    攒了下个月就去找裁缝做衣服。

    她自己都说,她是整个国营厂里,衣服最多的女工人。

    郝爱民到现在还记得,她当时说话得意的样子。

    如果可以,他希望,多看到妻子脸上有这种满足的笑容。

    ……

    王秀英这儿,作为李金凤他们回南省的第二站。

    第三站,是赵明诚那儿。

    郭爱明回去也快有一年时间了,他在县城档案局的工作还在做着。

    逢年过节,想媳妇,想孩子。

    所以李金凤和陆建国一来,他一个大男人,差点落泪。

    又是问孩子们好不好,又是问陆家的人过的如何。

    李金凤将郭爱明准备的照片,全拿了出来。

    厚厚的一叠,足足四十张照片。

    有孩子们的,也有陆家人的。

    捧着照片,赵明诚笑的跟傻子似得。

    每一张照片,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花花、朵朵还有小福都长大了!”赵明诚看着照片里的孩子们道。

    “是啊,他们都说想让你早点过去呢!”李金凤开口。

    赵明诚工作没办法移到首都去。

    主要是这几年,知青回城比较频繁,想要调动工作的,不在少数。

    排队的,估计要排到后年去了。

    工作调动不了,赵明诚现在也不能辞职。

    “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赵明诚烦躁的说了一句。

    “快了!”李金凤说。

    都79年了,今年元旦节后,应该就会有不少个体工商户出现。

    她暂时还没找到突破口,看看到底是在哪里办厂。

    又或是说,通过什么渠道,做成她第一笔生意。

    李金凤说快了,赵明诚心情平静了不少。

    “赵大哥,顶多今年元旦节后,你就能来首都了!”

    到时候不管是辞职也好,还是办理内退,反正李金凤不会让赵明诚吃亏。

    赵明诚:“好!”

    一年都挺过来了,不在乎剩下几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