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某些原因,今天突然出现大量用户无法打开网页访问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首字母+66点com,)找到回家的路!

    关于瑞和结婚的问题, 周父与周母跟瑞和吵了不知道多少次。他们有时候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有时候情绪上来就用家乡话说一些难听的话,什么周家要绝后了, 不孝顺啊,对不起祖宗啊。

    从他三十岁之后,这样的场景就频繁发生。夫妻俩催啊催, 张罗着相亲, 几年下来, 儿子都三十五岁成大龄剩男了, 儿媳妇还没个影儿, 夫妻俩就着急得失了分寸。

    瑞和一直在教书, 就没有挪过窝, 学校后来建了员工宿舍,分给他一套一居室,他以带高三考生工作繁忙为理由搬了进去,躲过父母每天的夺命连环催婚call。宿舍周父周母也来看过,就在学校里头,督促孩子们晚自习后走个五分钟就能到,能省下不少功夫。他们也不好不让孩子住,这三十分钟的车程与五分钟的步行距离能比吗?加上瑞和每周都会回去一次,他们更加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可惜的是, 距离没有产生美, 反而催发了他们想带孙子的欲望。儿子上班呢不在身边,带孙子也成啊。于是每一周的家庭聚会, 都成了催婚现场, 最夸张的一次, 夫妻俩直接将人女孩子接到家里来, 瑞和一开门,就看见女孩子矜持羞涩地坐着,好奇地看着自己。

    这事儿办得不太好看,但凡他少一些教养与耐心,多两分暴躁与不满,人家女孩子羞答答地来,可能就得气哄哄地走。现代的年轻人,都接受不了这种“父母包办”的相亲宴,你都没有问过我,我才不给你面子呢。

    当时瑞和笑容不变,坐着跟人家姑娘唠嗑,聊天气聊时政聊工作,一听姑娘也是当老师的,还是幼师,他就跟姑娘聊起育儿话题。

    “没想到周老师对教育孩子这么有心得。”姑娘对瑞和印象挺好的。

    “也不算有心得,就是专门去了解过。”

    厨房里,老两口说是在做饭,其实隔着个玻璃门时不时地在偷看,见他们两个聊得好好的,都很高兴。瑞和瞥了一眼,笑着说:“我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不过还挺喜欢小孩子的,我打算过四十岁之后满足收养条件了,就去领养一个孩子。”

    姑娘的脸色变了。

    等周父周母端着菜出来时,姑娘已经走了。

    瑞和活过几辈子了,说句实在的,遇到过的催婚不计其数,像周父周母这样锲而不舍手段百出的,还是头一回遇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