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道若她进宫是有难事来求自己,那他怎么着都要管的。
嘉和帝想七想八的这么会儿功夫,盛玉萱已经进了大殿,行礼跪拜。
“起来说话。”嘉和帝抬了抬手,示意盛玉萱平身。
“谢父皇。”盛玉萱叩谢,起身后才继续道:“儿媳入宫面见父皇,是有安置流民之策,想要献于父皇。”
嘉和帝一听这话,立刻来了兴趣。
近日为了如何安置流民,嘉和帝愁的都掉头发,朝堂上议来议去,也没有新点子,都是往年赈灾救灾的老办法。
眼看着流民越来越多,朝廷总不能就这么拖着不出举措,继续议下去,所以最后只能用以前的老办法,开仓施粥。
这道圣旨一颁布下去,嘉和帝都可以想象到好不容易因为尿素方子而满了些的粮仓,很快就会空了。
可是他身为天下之主,大华朝的黎民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不能因为国库捉襟见肘,就不管那些黎民百姓的死活。
在这个当口上,盛玉萱突然入宫进献赈灾之策,岂能让人不激动?
“你可是有更好的法子?”
盛玉萱点点头,道:“儿媳想到一个法子,以工代赈。”
嘉和帝坐直了身子,“何为以工代赈?”
盛玉萱解释道:“朝廷开仓施粥,不知这粥要施到何时,国库的负担极重不说,也容易让那些流民生出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不知自己想法子自救,只等着朝廷的救济,此法不可行,此风不宜长。”
“所谓以工代赈,就是让这些流民以做工来换取米粮,朝廷每年都要征人架桥修路筑堤,修葺宫殿园林,征用的这些人都是要付工钱的,倒不如让这些流民来做,换取一日三餐,算起来,也能帮朝廷省下一大笔开支呢!”
眼下这些流民就是廉价劳动力,只要给口吃的,多的是人愿意干,这般双赢的局面,不比再费银钱征人做工要好?
“除了朝廷以外,其他达官贵人家里,想必也都需要人手做工。只需负担一日三餐,就能得个人做事,若不是因为流民眼下困顿,这般好事上哪儿找去?要知道每家每户的丫环小厮,除了吃喝穿戴,每个月还要发月例银子呢。”
“若是父皇允许,我晋王府愿帮朝廷解决两百流民的负担,父皇也知儿媳手里有不少铺子作坊,山地良田,原本正发愁明年要招人干活呢,这些流民若是愿意受雇于晋王府,那可真是帮了儿媳大忙了……”
嘉和帝越听心情越激荡,听到
嘉和帝想七想八的这么会儿功夫,盛玉萱已经进了大殿,行礼跪拜。
“起来说话。”嘉和帝抬了抬手,示意盛玉萱平身。
“谢父皇。”盛玉萱叩谢,起身后才继续道:“儿媳入宫面见父皇,是有安置流民之策,想要献于父皇。”
嘉和帝一听这话,立刻来了兴趣。
近日为了如何安置流民,嘉和帝愁的都掉头发,朝堂上议来议去,也没有新点子,都是往年赈灾救灾的老办法。
眼看着流民越来越多,朝廷总不能就这么拖着不出举措,继续议下去,所以最后只能用以前的老办法,开仓施粥。
这道圣旨一颁布下去,嘉和帝都可以想象到好不容易因为尿素方子而满了些的粮仓,很快就会空了。
可是他身为天下之主,大华朝的黎民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不能因为国库捉襟见肘,就不管那些黎民百姓的死活。
在这个当口上,盛玉萱突然入宫进献赈灾之策,岂能让人不激动?
“你可是有更好的法子?”
盛玉萱点点头,道:“儿媳想到一个法子,以工代赈。”
嘉和帝坐直了身子,“何为以工代赈?”
盛玉萱解释道:“朝廷开仓施粥,不知这粥要施到何时,国库的负担极重不说,也容易让那些流民生出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不知自己想法子自救,只等着朝廷的救济,此法不可行,此风不宜长。”
“所谓以工代赈,就是让这些流民以做工来换取米粮,朝廷每年都要征人架桥修路筑堤,修葺宫殿园林,征用的这些人都是要付工钱的,倒不如让这些流民来做,换取一日三餐,算起来,也能帮朝廷省下一大笔开支呢!”
眼下这些流民就是廉价劳动力,只要给口吃的,多的是人愿意干,这般双赢的局面,不比再费银钱征人做工要好?
“除了朝廷以外,其他达官贵人家里,想必也都需要人手做工。只需负担一日三餐,就能得个人做事,若不是因为流民眼下困顿,这般好事上哪儿找去?要知道每家每户的丫环小厮,除了吃喝穿戴,每个月还要发月例银子呢。”
“若是父皇允许,我晋王府愿帮朝廷解决两百流民的负担,父皇也知儿媳手里有不少铺子作坊,山地良田,原本正发愁明年要招人干活呢,这些流民若是愿意受雇于晋王府,那可真是帮了儿媳大忙了……”
嘉和帝越听心情越激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