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自从他科举出仕以来,他就幻想着自己能达到权力的巅峰,手握万千大军,横扫一切外寇国贼,为这个朝廷尽忠尽力。但是命运多舛,总是有心无力,上面一直压着在他看来都是昏聩无能的婆婆,让他根本不能一展抱负。
朝廷在关外屡屡失利,总督巡抚走马灯一般的换却不能解决辽东问题,让他看到了机会,于是他单人独马,擅离岗位,直接跑到辽西考察,获得了第1手的材料,心中有了大计较,于是连夜赶回京城,向皇上保证,只要给我足够的粮谷,自己一人就可独自守辽西。当时自己信誓旦旦的说,是一个人。
于是他的第1个愿望实现了,朝廷任命他辽西兵备佥事,督关外军。这下自己可以大展拳脚了。
结果似乎朝廷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一人独守三海关。于是朝廷就派出了王在晋当了辽东经略,在自己的脑袋上,又放了一个婆婆。
于是袁崇焕决定,将这个婆婆打翻撵走,于是他抓住王在晋龟缩不前的错处,弹劾他。
一个是督关外军马,一个是辽东经略,互相弹劾,立刻引起了朝局的巨大震动,天启皇帝特意派他的老师孙承忠跑山海关调查。回去之后,实现了袁崇焕的愿望,将脑袋上的婆婆搬走了。当时袁崇焕的感觉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可惜,这明朗的天,转眼就乌云四合,朝廷又派孙承宗督师辽东。
孙承忠可不像其他人那么好对付,自己几次三番做了点小动作,最终都了无结果。而孙承忠比别的人更狠,因为他知道兵法韬略,很有战略眼光,他不但压在了袁崇焕的脑袋上,将他压得死死的,而且直接分了他的权。本来袁崇焕是督关外军的,结果孙承忠一上任,立刻任命马世龙为山海关总兵,祖大寿为锦州总兵,将军权分到他的手中,而大力支持自己的筑城计划,让自己修建宁远,成了一个包工队的头头。这让袁崇焕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带着消极的态度,准备甩脱这个工作,于是前后向朝廷不断的要钱,准备用这个办法让自己改换工种,结果这个办法又失算了。不管自己怎么折腾,一向抠门吝啬的朝廷,竟然有求必应,户部没钱了,皇上就从内帑出,说什么也要自己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于是,带着满肚子的怨气,前前后后要了1千两百万两,用了4年的时间,才勉强将宁远修成。本来以为这个工程完了,应该让自己做正事吧,12万关宁铁骑已经编练成功,自己也该继续自己的权力,督关外军了吧。结果孙承忠依
朝廷在关外屡屡失利,总督巡抚走马灯一般的换却不能解决辽东问题,让他看到了机会,于是他单人独马,擅离岗位,直接跑到辽西考察,获得了第1手的材料,心中有了大计较,于是连夜赶回京城,向皇上保证,只要给我足够的粮谷,自己一人就可独自守辽西。当时自己信誓旦旦的说,是一个人。
于是他的第1个愿望实现了,朝廷任命他辽西兵备佥事,督关外军。这下自己可以大展拳脚了。
结果似乎朝廷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一人独守三海关。于是朝廷就派出了王在晋当了辽东经略,在自己的脑袋上,又放了一个婆婆。
于是袁崇焕决定,将这个婆婆打翻撵走,于是他抓住王在晋龟缩不前的错处,弹劾他。
一个是督关外军马,一个是辽东经略,互相弹劾,立刻引起了朝局的巨大震动,天启皇帝特意派他的老师孙承忠跑山海关调查。回去之后,实现了袁崇焕的愿望,将脑袋上的婆婆搬走了。当时袁崇焕的感觉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可惜,这明朗的天,转眼就乌云四合,朝廷又派孙承宗督师辽东。
孙承忠可不像其他人那么好对付,自己几次三番做了点小动作,最终都了无结果。而孙承忠比别的人更狠,因为他知道兵法韬略,很有战略眼光,他不但压在了袁崇焕的脑袋上,将他压得死死的,而且直接分了他的权。本来袁崇焕是督关外军的,结果孙承忠一上任,立刻任命马世龙为山海关总兵,祖大寿为锦州总兵,将军权分到他的手中,而大力支持自己的筑城计划,让自己修建宁远,成了一个包工队的头头。这让袁崇焕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带着消极的态度,准备甩脱这个工作,于是前后向朝廷不断的要钱,准备用这个办法让自己改换工种,结果这个办法又失算了。不管自己怎么折腾,一向抠门吝啬的朝廷,竟然有求必应,户部没钱了,皇上就从内帑出,说什么也要自己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于是,带着满肚子的怨气,前前后后要了1千两百万两,用了4年的时间,才勉强将宁远修成。本来以为这个工程完了,应该让自己做正事吧,12万关宁铁骑已经编练成功,自己也该继续自己的权力,督关外军了吧。结果孙承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