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上的臣子,自己也是皇上的外臣,地位高着太监不是一头半头呢。
一切手续办完,将士吃饱喝足,毛文龙一声令下,大家继续南下,来见李倧。
李倧等待这个日子已经快熬白了头,不被大明宗主国承认册封,自己一个篡位的帽子永远摘不掉,而李适的zào fǎn就不是名正言顺,这样一来,整个朝鲜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西人党支持的自己,一个是东人党支持的李适兴安君。
在道义上的混乱,当然就造成了思想上的分裂,双方各执己见,就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基本上是,朝鲜的北方各个道支持自己,而南方的各个道支持自己的伯父兴安君,就形成了僵持不下的这个局面。
而这样消耗下去,双方都已经是精疲力尽,眼看着开春了,双方征召的百姓不能放归种田,今年一场人为爆发的大饥荒将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战争的消耗已经让朝鲜民穷财尽,如果再爆发一场大的饥荒,那更是雪上加霜,朝鲜将因此而走向衰落。面对周边的虎狼,现在也没有能力抵抗,灭国的危机又在眼前了。
这样窘迫的境地,说实在话,还不至于让李倧感觉到绝望,最让他感觉到绝望的是,从经过自己向朝鲜走私的汉人给他传回来了一条噩耗,那就是现在掌握着整个日本的幕府大将军,年轻的德川家光,在随着父亲上洛{进京,古代日本的天皇都城叫洛阳}之后,被正式册封为第3代德川家将军。
德川家光接过了幕府的大权,为了培养自己的威望,和退休,其实依旧掌握强权的父亲德川秀中的大御所势力对抗,正需要做出大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他探明自己的朝鲜发动内乱的时候,已经开始整军备战,准备再次出兵朝鲜,抢夺着三千里江山。
这的确是一个噩耗,想当年,自己的朝鲜国力正强盛的时候,面对日本的入侵,只能是节节败退,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最终不得不依靠着大明的增援,才守住了这江山。现在自己虚弱到了极致,一旦倭寇登陆,自己的江山社稷就会倾刻间崩塌。
大明朝廷册封认可自己,这是必须的第1步,只有如此,才能统一整个朝鲜的人心。思想正朔的确立,就可以号召天下对李适保的兴安君行釜底抽薪,然后借助毛文龙五万大军,行霹雳手段,剿灭李适。
而当内地平叛结束,就实行领议政朴金辉的策略,留下大明的军队抵抗倭寇,让大明的军队成为自己手中一支强悍的实力,即可震慑国内蠢蠢欲动的反对者,又可以让大明的军队成为自己手
一切手续办完,将士吃饱喝足,毛文龙一声令下,大家继续南下,来见李倧。
李倧等待这个日子已经快熬白了头,不被大明宗主国承认册封,自己一个篡位的帽子永远摘不掉,而李适的zào fǎn就不是名正言顺,这样一来,整个朝鲜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西人党支持的自己,一个是东人党支持的李适兴安君。
在道义上的混乱,当然就造成了思想上的分裂,双方各执己见,就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基本上是,朝鲜的北方各个道支持自己,而南方的各个道支持自己的伯父兴安君,就形成了僵持不下的这个局面。
而这样消耗下去,双方都已经是精疲力尽,眼看着开春了,双方征召的百姓不能放归种田,今年一场人为爆发的大饥荒将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战争的消耗已经让朝鲜民穷财尽,如果再爆发一场大的饥荒,那更是雪上加霜,朝鲜将因此而走向衰落。面对周边的虎狼,现在也没有能力抵抗,灭国的危机又在眼前了。
这样窘迫的境地,说实在话,还不至于让李倧感觉到绝望,最让他感觉到绝望的是,从经过自己向朝鲜走私的汉人给他传回来了一条噩耗,那就是现在掌握着整个日本的幕府大将军,年轻的德川家光,在随着父亲上洛{进京,古代日本的天皇都城叫洛阳}之后,被正式册封为第3代德川家将军。
德川家光接过了幕府的大权,为了培养自己的威望,和退休,其实依旧掌握强权的父亲德川秀中的大御所势力对抗,正需要做出大的举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他探明自己的朝鲜发动内乱的时候,已经开始整军备战,准备再次出兵朝鲜,抢夺着三千里江山。
这的确是一个噩耗,想当年,自己的朝鲜国力正强盛的时候,面对日本的入侵,只能是节节败退,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最终不得不依靠着大明的增援,才守住了这江山。现在自己虚弱到了极致,一旦倭寇登陆,自己的江山社稷就会倾刻间崩塌。
大明朝廷册封认可自己,这是必须的第1步,只有如此,才能统一整个朝鲜的人心。思想正朔的确立,就可以号召天下对李适保的兴安君行釜底抽薪,然后借助毛文龙五万大军,行霹雳手段,剿灭李适。
而当内地平叛结束,就实行领议政朴金辉的策略,留下大明的军队抵抗倭寇,让大明的军队成为自己手中一支强悍的实力,即可震慑国内蠢蠢欲动的反对者,又可以让大明的军队成为自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