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还是长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陆军造兵厂研制。试制的样炮于1944年8月完成,8~10月间进行弹道性能试验,10~11月间在陆军战车学校先装到四式坦克上进行实用性试验,12月至1945年1月在华夏东北北部。

    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原计划装自动装弹机,由于“战局迅速恶化”,不得不取消自动装弹机,以求尽快装车。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射弹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种性能不错的火炮。然而,由于日军节节败退,美军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这样,五式中型坦克仅制成1辆样车,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最终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车体加大、加长,每侧有8个负重轮,炮塔也改为全焊接结构。这些成为识别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征。其战斗全重达到了约35吨,比四式坦克重了约4吨,乘员仍为5人。

    车长7307米,车宽307米,车高3049米。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与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异,但车体前部侧面的装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从外观上看,已经具有战后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征,但整车的高度较高。日本关东军装备的95式轻型坦克,空中可见97式战斗机其主要武器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弹药基数78发。车体上还装有1门37毫米火炮,弹药基数为124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重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3000发以上。另有2支冲锋枪,携弹药300发。武器及弹药的布置如图所示。

    动力装置为500马力风冷柴油机,并准备在2型上加增压器。还有一个方案是安装研制中的98式800马力的液冷汽油机,由德国的bmw航空发动机改装,但装车的还是风冷柴油机。每侧有8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为平衡式悬挂装置。五式坦克的履带较长,即长宽比较大,转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为30度,最大越壕宽28米。总之,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一改二战时日本小坦克的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其综合性能仍然不如t34和m4中型坦克,即使能造出几百辆、上千辆,仍然挽救不了日本军国主义灭亡的下场。

    其实说到底,武器什么的都是外力,从人类历史来说,一个名族无法用武力征服另外一个名族,一个民族的衰弱,往往是他们自己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