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国士 >
    
或者是驻在黄州的孟珙,或者是沿江制置使陈烨,又或者是江陵的副使別之杰接任。

    只是无论谁上任,首先要安抚的就是这家世显赫又刚刚立下大功,军队疾速扩充正在形成气候的郑家官人。

    想象到仅仅一年前郑云鸣刚来襄阳的场景,那个时候赵范贵为一方帅臣,掌握着整个京湖地方包括民兵和忠义人在内的二十五万大军,郑官人还是个转运司的小参事,在街上和大将顶嘴,给士兵们公开派粮。

    一年之后郑官人已经成为荆襄几支最重要大军之一的统帅,并且手握着襄阳城的生杀大权。

    而自己已经成为罪臣。

    战争在以雷霆的速度破坏着国家的统治架构,但在无情的毁坏中,一些新的希望在悄悄的孕育发芽。

    赵范只希望运用自己最后的力量让这些希望的种子长的更快一些,在暴风雨摧毁大宋的根基之前,让它们顺利的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在世界最强的暴风中也能够巍然屹立,遮护住半壁河山和百姓的参天大树。

    他取出一叠文函,那是二百个空名告身,每个告身都足以组建起数百人的队伍。二百个空名告身,足够组建起三万大军,并且由朝廷提供合法的补给和装备。

    那是朝廷为了在突发的紧急情况下为京湖制置大使准备的最后手段之一。万一襄阳落入敌手,赵范可以凭借这二百张文书招纳京湖的土豪义兵,迅速组建起新的防御兵力。

    但现在他决定将这二百张告身送给郑云鸣,这将足以支持郑云鸣扩充现有兵力成为襄阳城以及附近的宋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名正言顺的接下守卫襄阳的重担。

    郑云鸣却挥手拒绝了这一叠能够让他马上晋升大宋朝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掌握数万人马级统帅的文书。

    “新上任的制置安抚使一定会用得上这些。”他拒绝这些告身就像是在拒绝什么不当得的利益一样:“没有这些委任状,北军的将士们是不会服从新制置使的领导的。”

    “更何况让一支忠义军猝然坐大并不是朝廷的既定政策。”这句话是在临安府的时候,听到无数人反复说过,郑云鸣将它深刻的焊固在自己的脑海里:“理论上,皇上和政事堂不信任任何手持兵刃的人,无论是御前司的侍卫,还是远在边地奋战的将士。但御前军马起码能沐浴皇恩,边地的守军可以拿到薪饷。”

    “朝廷认为最危险的,就是平日不拿钱,战时用战功博取犒赏的忠义人。从朝廷的角度来看,既然平时都不用供养这些人,关键时候怎么可能放心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