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正在向半导体方向发展。

    张碧比哥哥小了13岁,今年才18岁。对商贸上的事嗅觉灵敏,反应快捷。18岁正当读书的年龄,而她就创建了她的王白石贸易公司,有滋有味地做起了董事长。

    张碧的学业也没落下,而且成绩优秀,在校内是学霸级学生,在校外是生意兴隆的王白石商贸公司的董事长。

    这几年大华公司的业绩处于低迷状态,张大山非常焦虑,急于走出僵局,冲出发展的瓶颈。听说故国正处大力发展经济的好时期,机会遍地是,就想了回到故乡来寻找活水源头。

    张碧受到父亲的启发,也想同行。但学校的功课不好耽误,就放弃了与父母同行,等父母走出一条路来,再回故籍也不为迟,这样反而省力省工。

    当张大山踏上故土的时候,欧阳高建和张路青也踏上西强国的土地。欧阳高建对商界大鳄大华公司的情报是很熟悉的,这次和张路青来到西强国,就是直奔大华公司而来的。

    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大华公司,却很不凑巧,被告知张大山总裁偕夫人已经回故乡去了。

    欧阳高建暗叹时运不济,只得另外寻找合作对象。当他得知张大山的女儿张碧开了一家叫王白石的贸易公司,大为欢喜,立即就找到了张碧。

    张碧得知是欧阳高建、张路青二人是父亲的故乡来人,自然是热情招待。

    宾主互道姓名,再说了些乡愁之类的套话后,欧阳就说到了正题:“张总:你是做贸易的,我也是做贸易的。我们相隔了一个太平洋,太平洋太宽太大,让我们跨洋做贸易实难从心。如果我们两个公司联合起来,力量就大了,做事也方便了,单方面难做的事由双方来做,就变得容易了。

    在下看到这一点,就不惜远渡重洋到美国来找合作伙伴。如果张总也有此意向的话,我们雄纠公司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

    张碧听欧阳道明来意,暗自窃喜。正口渴时就有人送西瓜来了,适逢其时嘛。

    张碧不动声色地笑道:“我觉得欧阳副总说得很有道理,强强合作强更强,单方面做不到的事,经过合作就不是难事。

    不过我们都是商人,商人重利。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对吧。

    贵客既然提出了合作,应该早就做好了划算,说出来听听吧。”

    欧阳赞道:“张总不愧为巾帼豪杰,年纪轻轻,就独具慧眼,又行事果断,在下佩服。我是这么想的:我们把国内的货运到美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