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于是臧洪这位昔年讨董联军盟誓时的檄文起草者、代表诸侯宣誓于天地的演讲者当即宣布脱离袁绍。
于是袁绍发兵围攻臧洪所在的东武阳城,城中吏民坚持与臧洪同生共死。
这已经快沦为一座死城,各处都是干旱、蝗灾。
东武阳城从去年八月包围至今,即便破城,想来也没几个活人了。
臧洪的使者缒城而出,甚至是围城军队有意放水之下,臧洪的使者来向吕布求援。
可吕布也在等今年的麦收,夏麦收割后,吕布才能聚集军队,拥有宝贵的一次行动机会。
救援臧洪……这能有什么好处?
如果臧洪还是青州刺史,那救援臧洪的话,还能与臧洪共治青州,有容身之地,最不济却能补足军粮、兵员、器械。
可现在的东武阳城,人人饿的跟骷髅一样,又处于曹操、袁绍的夹缝之中。
能守到现在,大概率是进攻的河北军诸将敬重臧洪,不愿沾染臧洪的血。
他们可以对臧洪保持客气,因为城墙挡在那里,吏士攻不上去是客观因素,袁绍总不可能将上下军吏都换一茬。
吕布若是率兵去救援臧洪,那就是另一种待遇了。
别说袁绍,就连曹操也会出兵配合袁绍进行夹击、堵截。
吕布不想救,可陈宫想救。
陈宫本身就是东武阳人,也崇敬臧洪的为人。
但军中粮食匮乏是客观因素,更没有可靠友军负责接应,所以即便是陈宫,也只能宿夜忧叹。
直到,张杨的第二波使者成功活着抵达东缗城。
第一波使者消失的莫名其妙,这第二波使者就混在朝廷的敕使团队里。
名义上这一波使者是要去见徐州刘备的,只是途径山阳从泗水而下时,突然弃船来到南岸东缗城。
第一时间,张杨的使者来见吕布。
当陈宫抵达时,就见吕布握匕首从一顶豹纹皮裘帽子里拆出一份帛书。
这一刻,吕布面绽红光,无限缅怀他与张杨之间的美好记忆。
抖开帛书,他细细阅读,脸色一变:“实在过分!”
陈宫好奇起身,挽袖靠近,吕布也将帛书递给他:“公台啊,观朝廷举动,想来已知曹操杀郭贡之事。”
陈宫研读张杨的帛书,他对信中的送马两千匹一事根本不相信,想送两千匹马过来,最少需要两千名骑士,要配备更多的马匹以做消耗。
于是袁绍发兵围攻臧洪所在的东武阳城,城中吏民坚持与臧洪同生共死。
这已经快沦为一座死城,各处都是干旱、蝗灾。
东武阳城从去年八月包围至今,即便破城,想来也没几个活人了。
臧洪的使者缒城而出,甚至是围城军队有意放水之下,臧洪的使者来向吕布求援。
可吕布也在等今年的麦收,夏麦收割后,吕布才能聚集军队,拥有宝贵的一次行动机会。
救援臧洪……这能有什么好处?
如果臧洪还是青州刺史,那救援臧洪的话,还能与臧洪共治青州,有容身之地,最不济却能补足军粮、兵员、器械。
可现在的东武阳城,人人饿的跟骷髅一样,又处于曹操、袁绍的夹缝之中。
能守到现在,大概率是进攻的河北军诸将敬重臧洪,不愿沾染臧洪的血。
他们可以对臧洪保持客气,因为城墙挡在那里,吏士攻不上去是客观因素,袁绍总不可能将上下军吏都换一茬。
吕布若是率兵去救援臧洪,那就是另一种待遇了。
别说袁绍,就连曹操也会出兵配合袁绍进行夹击、堵截。
吕布不想救,可陈宫想救。
陈宫本身就是东武阳人,也崇敬臧洪的为人。
但军中粮食匮乏是客观因素,更没有可靠友军负责接应,所以即便是陈宫,也只能宿夜忧叹。
直到,张杨的第二波使者成功活着抵达东缗城。
第一波使者消失的莫名其妙,这第二波使者就混在朝廷的敕使团队里。
名义上这一波使者是要去见徐州刘备的,只是途径山阳从泗水而下时,突然弃船来到南岸东缗城。
第一时间,张杨的使者来见吕布。
当陈宫抵达时,就见吕布握匕首从一顶豹纹皮裘帽子里拆出一份帛书。
这一刻,吕布面绽红光,无限缅怀他与张杨之间的美好记忆。
抖开帛书,他细细阅读,脸色一变:“实在过分!”
陈宫好奇起身,挽袖靠近,吕布也将帛书递给他:“公台啊,观朝廷举动,想来已知曹操杀郭贡之事。”
陈宫研读张杨的帛书,他对信中的送马两千匹一事根本不相信,想送两千匹马过来,最少需要两千名骑士,要配备更多的马匹以做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