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低,可以通过加大空气过滤的次数,确保厂区和采矿区域内的汞蒸气浓度,长期处于安全界限以内。
周总这才暗中松了一口气:“既然你们采用这种海绵滤芯,那我就放心了。”
毕竟这一次出海,国内的决心非常大,对于这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产业,官方是有专门要求的,那就是尽可能降低影响。
只要出海企业可以在当地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那其地位就会变得非常牢固。
包括招聘当地员工之类,明明很多岗位可以采用机器替代,为什么工厂还是坚持采用人力和机器结合的方式生产?
答案就是为了增加就业人口,同时尽可能将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给吸干。
很多人都不知道,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最有效的避孕药。
现在这些出海企业都有潜在的任务,那就是快速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避免当地的人口进一步膨胀。
而要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中一个策略自然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提高工人的待遇、推动城乡收入的差异化。
只要城市工人的收入是农民的几倍,那周边的农村人口自然而然会涌入城市之中。
这些出海企业要做的另一个事情,就是配合当地的农业系统,让其从以前的地主农场、自耕农组成的小农经济,彻底走向全面破产。
只要彻底控制其农业生产,那这些地区就永远不可能脱离控制。
海陆丰公司在东南亚的布局,就是大力发展各种热带水果、经济作物,特别是木本经济作物,要成为当地的农业核心。
因为木本经济作物种植下去之后,如果要改种粮食作物,只能进行毁林开荒,难度会变得非常高,而且其中的代价,加上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形成的庞大利益群体,会疯狂阻止其他人改变种植模式。
只要将东南亚改造成为初级工业、采矿业、特色大农场的经济模式,当地只能乖乖成为赛里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现在这些出海企业,就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急先锋。
为了吸引当地人成为城市工人、采矿工人,这些出海企业开出的工资和待遇都非常不错,基本和国内的同类型工人待遇差不多。
比如普通的汞矿矿工,每个月基本工资7500块钱左右,加上各种补贴和福利,这待遇基本就是当地普通农民的十几倍。
这种情况下,周围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必然趋之若鹜。
为了进一步推动
周总这才暗中松了一口气:“既然你们采用这种海绵滤芯,那我就放心了。”
毕竟这一次出海,国内的决心非常大,对于这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产业,官方是有专门要求的,那就是尽可能降低影响。
只要出海企业可以在当地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那其地位就会变得非常牢固。
包括招聘当地员工之类,明明很多岗位可以采用机器替代,为什么工厂还是坚持采用人力和机器结合的方式生产?
答案就是为了增加就业人口,同时尽可能将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给吸干。
很多人都不知道,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最有效的避孕药。
现在这些出海企业都有潜在的任务,那就是快速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避免当地的人口进一步膨胀。
而要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中一个策略自然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提高工人的待遇、推动城乡收入的差异化。
只要城市工人的收入是农民的几倍,那周边的农村人口自然而然会涌入城市之中。
这些出海企业要做的另一个事情,就是配合当地的农业系统,让其从以前的地主农场、自耕农组成的小农经济,彻底走向全面破产。
只要彻底控制其农业生产,那这些地区就永远不可能脱离控制。
海陆丰公司在东南亚的布局,就是大力发展各种热带水果、经济作物,特别是木本经济作物,要成为当地的农业核心。
因为木本经济作物种植下去之后,如果要改种粮食作物,只能进行毁林开荒,难度会变得非常高,而且其中的代价,加上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形成的庞大利益群体,会疯狂阻止其他人改变种植模式。
只要将东南亚改造成为初级工业、采矿业、特色大农场的经济模式,当地只能乖乖成为赛里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现在这些出海企业,就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急先锋。
为了吸引当地人成为城市工人、采矿工人,这些出海企业开出的工资和待遇都非常不错,基本和国内的同类型工人待遇差不多。
比如普通的汞矿矿工,每个月基本工资7500块钱左右,加上各种补贴和福利,这待遇基本就是当地普通农民的十几倍。
这种情况下,周围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必然趋之若鹜。
为了进一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