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目前市面上的药物,要么就是有肝毒性,要么就是有肾毒性,或者两者都有。

    关键在于药物的使用剂量。

    如果剂量控制得当,药物就是救命活人的好东西;如果剂量使用不当,那药物反而可能成为杀人帮凶。

    看完抗风灵的临床测试报告,江淼又翻到了另一份临床测试报告,上面的内容是关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临床测试报告。

    “阿尔兹海默症?”

    张肃清回忆了一下:“这个项目呀?这是124实验室那边的成果,这个项目的成果目前测试过程中,表现还不错。”

    江淼看着上面一页页描述,很快就弄清楚了124实验室的治疗方案。

    124实验室的治疗方案,并不是恢复记忆,通过纳米针向脑部直接输入特定的药物,这些药物是基因靶向药,可以修复一部分脑神经末梢,然后通过镀银纳米管,进行各种电刺激,让大脑中的退化一部分神经元重新活跃起来。

    只需要持续一到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大脑就会恢复正常,但后果就是失去一部分记忆,需要进行记忆重构,好处则是不会出现精神错乱和记忆混乱。

    江淼已经明白了该团队的思路,那就是要功能,不要记忆,只要大脑功能恢复过来,那记忆还可以重构,如果大脑功能无法恢复,记忆保留着也没有用。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阿尔兹海默症本质上就是大脑功能退化,而这种退化表现为脑细胞记忆读取的混乱。

    为什么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往往对年轻时的记忆非常清晰,但对晚年的记忆却模糊不清,甚至直接遗忘晚年的相关记忆?

    答案就在于脑细胞的记忆功能,有时间固化的特性,时间越久的记忆,越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脑细胞的记忆结构就越牢固,而越近的记忆,就越容易遗忘。

    在脑细胞功能退化之后,一部分浅层记忆形成的结构,就开始遭到破坏,从而读取不出来,或者读取不完整。

    那些深层的记忆结构,则因为其牢固性,获得比较好的保留。

    因此124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利用女娲系统,调研了关于人脑的各种基因,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不少相关的基因靶点。

    在一系列动物实验之中,他们将进行过靶向药治疗的动物大脑,进行特定的电刺激,发现它们可以恢复正常的大脑功能,但副作用就是一部分浅层记忆会丢失。

    一位实验室的研究员,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