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亩需要一个小组,即11人,这意味着一共需要5000多人。

    非常有必要从其他地区引入外地员工,用于制衡本地人员工。

    实际上公平镇本身也没有那么多劳动力,根据镇政府提供的信息,公平镇2024年的常住人口大概在11万左右,考虑到公平镇是劳动力大量流出区域,因此适龄劳动力占比大概为50%左右,即5.5万人。这5.5万适龄劳动力之中,要刨除公务员、老师、小个体户、孕妇,再刨除一部分不适合的人群,比如体弱多病、娇生惯养、劣迹斑斑、好吃懒做之类的人,满打满算大概就只剩下3万人左右。

    要从3万人之中,招聘5000名农场工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很多本身就有固定工作,或者家里面经营着农场,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忍受农场的工作强度。

    因此从外地引入劳动力,就是必然的选择。

    一旁的老吴,将华子塞给高向阳:“高场长别客气。”

    “下次别这样。”

    老吴听了高向阳的提醒,也觉得自己还是先问一下自家孩子的想法,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吃不了苦。

    虽然他觉得农场的工作就挺好,对于他们这些长年在农村的中老年人而言,劳动强度已经是相对比较低了。

    比如搬运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使用三轮车和缆车运输,他们年轻的时候,进山里面砍柴之类,只能用肩膀挑。

    老吴刚回到自己的三轮车旁,准备搬树苗。

    另一个同村中年人靠过来,小声地问道:“水哥,高组长怎么说?”

    两人一起抬下一棵树苗,放在了缆车的外挂架子上,然后使用专门的固定绳扣,紧紧扣住树苗。

    老吴边走边小声回道:“公司确实要招人,不过如果是年轻人,要去外地工作,我们这些中年人,虽然可以留在本地,但不能在自己的村里。”

    “看来我闺女是没有办法了。”

    老吴再次搬起一棵树苗:“你闺女就初中毕业,又娇生惯养,农场的活肯定干不了,公司的文员要大专或者本科生,还是早点找人嫁了吧!都二十八了,再过几年,就更难嫁人。”

    “我也在给她介绍,可惜她根本看不上。”

    突然老吴闪过一个念头:“咱们公司的农场几个小组长都不错,你可以趁机撮合撮合。”

    “他们?他们能够看得上我家那化骨龙?”

    “试一试嘛!”

    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