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凤舞年代 >
    
是让人难以置信,你能仔细地解释一下吗?”王欣柔很配合地问。

    “当然,我现在就给大家解释。现在中央、省、市对三农问题很重视,每年的补助不少,都是一大笔数字。这一点,周市长和唐区长他们都知道。”张晓峰指了指滨海市的两位领导说。

    商人们都转头望着官员们坐的这一边,周正龙和唐月英都点了点头,证明张晓峰说的是真的。

    张晓峰又说道:“如果大规模地、大面积地发展三农产业,补助就会更大!我们利用上级的补助,加上县政府出资一部分,付给农民的田地租金就足够了。”

    “原来如此!”台下的人都恍然大悟。

    尤其是滨海市的官员们,不停点头,对张晓峰的胆识和做法敬佩不已!

    利用上级的补助,把土地聚拢起来,发展大规模的农村产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这么做,当地政府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还没等他们发问,就听到张晓峰说:“可能有些人会问,你们县政府做这件事情,图什么?我们的土地给大家,当然也要规范,不能干别的,只能种植这种刺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你们需要的土地都种上,每年按时施肥,打虫,采摘,收获果子以后,你们怎么做,就不关我们的事情了。

    “这些工作都是人工去完成,需要的人力众多。你们不可能从这里带人过去,当然得请当地的村民做了,把这些程序做完,每年我们的农民就会有不少辛苦收入。”

    “哈哈哈……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艺川公司的杜洪笑道。

    “是啊,是啊,做生意嘛,都有好处的事情,才能长久。”佳益公司的程加林点点头。

    “张县长,田地给我们用,多少年收回去呀?”凯特龙公司的段三强问。

    “长期使用。”张晓峰回答道。

    “长期使用?”各个老板又纷纷侧目。

    “土地是农民的,但果树是你们的,任何人不得砍伐,这个在合同上说得很清楚。如果有一天,当地的村民想收回,或者政府征收,一定会赔偿青苗费。至于赔多少,必须得到你们的同意。到时你们可以做钉子户,可以做老赖嘛……”张晓峰认真地说道。

    “哈哈哈……”

    现场的人笑得前仆后仰的!

    “各位老板,我特别要说明的是,刺梨这种果树,抗旱,抗涝,抗贫瘠,田头地角路边都能生长。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六十年代困难时期的时候,刺梨救了不少村民的命。我上学那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