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吾父耶和华 >
    
尔斯兰这个年轻人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是犹豫了很久。

    显然,面对盖里斯的问题,阿尔斯兰是有想法的,可那种想法他自己又不太能说服自己。

    在这个时代,许多民族,都天然将劫掠视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

    早期突厥社会中的战士就以劫掠为荣,认为这是一种证明勇武、积累财富、赢得荣耀的方式。

    想要成为成功的战士不仅要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还要能带回战利品,他们对于成功人士的定义便是如此。

    到最后,阿尔斯兰才给出自己的答案:

    “如果我是苏丹的话,我必然会抨击对领土内的劫掠,可我还不是苏丹,我的族人中,也并没有苏丹。无论如何,我们总归是要活下去的。”

    盖里斯有些意外阿尔斯兰会给出这个答案,或许这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缘故,毕竟年轻人的总归是能更放肆的去思考世界。

    劫掠会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影响农业税收和粮食供应。

    劫掠商队过多,会降低商人进入该地区的意愿,影响经济发展。

    这些问题,其实是明摆着的。

    但很多人都会刻意忽视,甚至加以否认,要去粉饰吹嘘劫掠的荣耀。

    因为对于游牧生活方式而言,不去进行劫掠,就难以获得物资、牲畜与奴隶。

    确实,相较于种地来说,牧民的财产增值是相当快的,甚至于可以说能做到每年成倍的增长。

    但只要一次灾害,那么牧民的畜牧群就会消失,一切从头再来。

    面对疾病与灾害,游牧民要比定居的农夫更加脆弱。

    在这种情况下,劫掠被太多的游牧民视为理所应当,甚至应当是一种该被推崇的行为了。

    阿尔斯兰能够不去贸然肯定,就已经比他的族人要更加有志向。

    在他的理解里,劫掠是艰难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

    其他的几个问题,都无足轻重,但也足以让盖里斯能够接纳了。

    就比如:“那如果让你种地就能活下去,你会去种吗?”

    阿尔斯兰的回答是:“种不了一点。”

    “为什么?”

    “种地太累,而且到那个时候,就轮到我被人劫掠了。”

    ……

    干旱、饥渴,烈日将峡谷岩壁晒得发白。

    作为本地人,阿尔斯兰走在队伍的前面,给盖里斯带路。

    他们接下来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