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下诏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任参赞大臣,皇上到乾清宫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与僧格林沁,命他率领京城军队驻防涿州。”

    “十月,太平军攻陷静海,准备进攻天津,僧格林沁则移营王庆坨,防太平军进逼京师。”

    “太平军损失惨重,退于连镇。”

    “咸丰四年正月,僧格林沁乘夜翻越壕沟、攻入营垒、发起进攻。”

    “太平军在突围中损失2千余人。僧格林沁带队一路追杀,擒斩甚众。”

    “咸丰皇帝接到捷报后大喜,赐予僧格林沁湍多巴图鲁称号。”

    “太平军一路逃窜到阜城县城,僧格林沁带兵围攻,但太平军仍顽强抵抗。”

    “咸丰五年正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部自阜城突围到东光县之连镇,冒死冲击清军,被僧格林沁全部歼灭,林凤祥被俘,押送京师。”

    “国都附近太平,因此殊功,咸丰帝于二月赐封僧格林沁为多约束噶台亲王,提拔他的儿子为二等侍卫伯彦讷谟羊祜御前行走,敕令调动军队到高唐州督办军务。”

    “四月,高唐久攻不下,僧格林沁故作疏防之势,诱使太平军突围。”

    “擒获李开芳和他的死党黄懿端等八名并押送京师杀害,僧格林沁加恩世袭罔替亲王。”

    “五月,凯旋回京,受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

    “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天国的名将,骁勇善战,僧格林沁在两年之中,大小数百战,全部殄灭,无一漏网,因此威名震于海内。”

    “在当时,他与南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齐名,并称为南曾北僧。”

    “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克广州后引军北犯。”

    “咸丰八年,直隶总督谭廷襄及直隶提督栋鄂托明阿防守天津大沽海口战败。”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后随即占领天津,扬言占领北京。”

    “因战败不得不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

    苏轼:僧格林沁出身蒙古贵族家庭,袭封扎萨克多罗郡王。

    道光年间,僧格林沁进京任职,曾担任御前行走、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务。

    当时,八旗兵战斗力极差,烂泥扶不上柄,唯有僧格林沁统领的骑兵军纪严明、战斗力强,让清廷刮目相看,所以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僧格林沁均能得到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