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上饶的时间是在淳熙9年,即他的带湖新居落成之后。”

    “对他而言,韩元吉是政坛和文坛的老前辈。”

    “事实上,韩元吉还是当时上饶文坛的盟主,辛弃疾因此对韩元吉非常尊重。”

    “词中辛弃疾对韩氏家庭、韩元吉本人赞美有加,他们两人的感情基础主要还在于有共同的抗战理想,这在词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韩元吉在词中对辛弃疾投闲带湖的生活有非常形象的描绘,是当时词作中最真实且贴切后首。”

    “当时,韩元吉住在上饶城南,筑苍筤亭。”

    “而辛弃疾的带湖庄园则在上饶城北,庄园最豪华的建筑当为雪楼。”

    “冬天,韩元吉从城南载酒去带湖与辛弃疾一道在雪楼观雪。”

    “但韩元吉在这次的70寿辰之后不久即下世,这首词因此成为韩元吉收到的最后的祝福。”

    “淳熙9年朱熹从临安归福建,途径上饶,住在韩元吉家。”

    “第二天,韩元吉约了当地的诗人徐衡仲一道陪朱熹游南岩一滴泉,辛弃疾知道后亦赶来相会,这便是上饶文化史上著名的南岩之会。”

    “在上饶,韩元吉与朱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淳熙10年,朱熹率门人在武夷山下建武夷精舍。”

    “朱熹作为理学家,与当时的文支并不隔膜,他对上饶的诗人的赵蕃、徐斯远、韩仲止都有过评价。”

    “从他一夜与弟子同看诗集,看得实在疲倦而又叫弟子读给他听,凭此一点足见他对韩元吉诗歌的着迷程度。”

    “但朱熹毕竟是理学家,他最后的一句评语便反映出对韩元吉的惋惜。”

    “认为他仅仅是一个诗人,而终究不能成道学。”

    “朱熹还是最早对韩元吉诗进行评论的人,韩元吉的诗词应该在文学史占一席之地的。”

    “淳熙14年,刚度过70岁生日不久的韩元吉去世了。”

    “陆游是当时最长寿的诗人之一,他的许多诗友比他年轻的或比他年长的都一个个先他而去。”

    “留下的虽然活着,但都是孤独地活着。”

    “对于陆游来说,回忆老朋友便常常在为他的日课。”

    “有时候,他偶然打开书箧,看到了韩元吉的来信,便触景生情。”

    “韩元吉之子韩淲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与号章泉的赵蕃齐名,时人称为上饶二泉。”

    “韩元吉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