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早晨,因思念远方的丈夫而感到悲凉的情景。”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将妇人的内心和外界的景物相对照,表现了她的孤寂和无奈。”

    “朝日是指早晨的太阳,残莺是指夜莺,伴妾啼是指妇人随着夜莺的啼声而哭泣。”

    “开帘是指拉开窗帘,只见是指眼前所见,草萋萋是指青草茂盛。”

    “这里用了一个反衬手法,将妇人的悲哀和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她的凄凉。”

    欧阳修:刘方平是个匈奴族人,在星光熠熠的唐代,存在感极低。

    刘方平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

    于是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

    诗风清新自然,手法甚是高妙。

    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性较弱,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的这首《夜月》描写的是月夜之下的春天美景。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

    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

    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朦胧而和谐的旋律。

    诗的一二两句从仰观的角度写月夜的静穆幽丽。

    夜半更深,月亮斜悬天空,映照着家家户户。

    一半庭院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中,另一半则被夜的暗影笼罩着。

    通过明暗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月夜的静谧和庭院的空寂。

    接着,诗人由近及远,把视线由人家引向无垠的天宇。

    让读者感到那一望无际的苍天也被夜的静寂笼罩着,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星南斗星在无言地暗示时间的流逝。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原来前两句是为这两句诗作铺垫的。

    若非如此静寂,虫声又哪能新透绿窗纱呢!

    夜半更深,万籁俱寂,本是寒气袭人的时候。

    奇怪的是,虫儿叫了,而且叫得很响。

    诗人写虫儿偏知,这就别出心裁。

    深藏在泥土之中的虫儿,往往是最早感受大地春回的信息的。

    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