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的《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

    “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

    “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或多或少表现出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

    “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和人生的耻辱。”

    “因此他创作出许多情节涤荡起伏的杂剧,和令人荡气回肠的散曲被称为曲状元。”

    徐光启:经过马致远的苦心经营,作品中先后出现了两类图景,一类是乐,一类是悲。

    由前者的自由,尤能看出断肠人的不自由。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痛苦磨难,使马致远对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强烈的憎恶感开始从心底泛起。

    他终于从富贵行乐的迷梦中醒来,找到了解除肉体痛苦和心理窘境的真正途径。

    由于完成了由热衷功名富贵到向往田园的思想转变,马致远的作品也呈现出两种从未有过的新面貌。

    一是隐士的旷达情怀,一是斗士的批判精神。

    此时,他不用奴耕婢织,在服饰用具上也不讲求堂皇耀眼的排场。

    亲事农桑,自给自足,粗茶淡饭,寻常度日。

    这种朴实的田园生活和他为官时的隐居理想的大相悖谬,说明他是以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彻底否定了世俗的荣华与富贵。

    但他并未淡然忘世,独享其乐,这时不过是旁观世态而潜运机心罢了。

    人们知道,陶渊明隐居后大写其田园之乐是与社会进行抗争,马致远写田园散曲也是如此。

    当然,在元蒙的统治下,没有一块土地是光明的。

    马致远的田园散曲的和平景象,显然是对田园生活的美化。

    但须注意,马致远这类散曲的抗争意义也正在于斯。

    田园生活是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没有田园生活的光明,就反衬不出官场及社会的黑暗。

    当然,马致远的难能可贵之处,还不止于此。

    他的著名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公开而大胆地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进行揭露,甚至是痛骂。

    元蒙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在统治人民方面一向是残酷的,在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