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二十年,孟郊这种苦逼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干脆辞职,带着老母回家种地。”
“又过两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故友郑余庆当了河南尹,请他来洛阳干协律郎。”
“协律郎是个闲职,正八品上阶,钱多事少。”
“孟郊很高兴,在洛阳市中心立德坊租了房子。”
“安顿下来以后,经郑余庆拉线,孟郊娶了媳妇郑氏,可谓双喜临门。”
““然而美好日子总是短暂的,儿子出生未久便不幸夭折,孟郊肝肠寸断。”
“祸不单行,第二年,相依为命大半生的母亲裴氏也去世了。”
“孟郊去职丁忧,由于上司便是好友郑余庆,郑余庆照样给他发工资。”
“孟郊给长安一位郑姓朋友写信,一个月工资三千钱不敢随便花,留着养老救急。”
“元和九年,郑余庆调任兴元尹,聘请孟郊为行军参谋。”
“孟郊携夫人西上,至阌乡县暴疾而卒。”
“郑余庆闻知痛惜,给钱数万作丧葬费用。”
“郑氏将丧讯报给韩愈,韩愈遂召贾岛等一干生前好友于洛阳料理后事。”
“料理完毕,韩愈写信跟郑余庆汇报,除却一切开销,还剩二百七十千钱,足够郑氏安度余生。”
“孟郊死后多年,郑余庆每年还给郑氏生活费,可谓仁至义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郑氏本来便是郑余庆本族亲眷,不是外人。”
“孟郊死后,诸友作诗祭奠,尤以王建二首最为知名。”
王安石:孟郊历经坎坷50岁时登上仕途,后来却在贫困交加中离世。
提起孟郊可能不太了解,但诗句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却耳熟能详。
出生于湖州的孟郊自小性格孤僻,且家境穷困。
他的一生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没有什么背景的他只有通过科举这座独木桥来改变命运。
博学多才的孟郊应该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孟郊自幼博才多学,一年冬季,朝廷上的钦差大臣来到孟郊的家乡体察民情。
当地的县令当然是阿谀奉承,大摆酒宴的讨好。
正当县太爷与钦差觥筹交错之际,身穿破烂的小猛郊公然入堂,县太爷非常不耐烦的要轰走他。
孟郊不服气的说,家贫人不平
“又过两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故友郑余庆当了河南尹,请他来洛阳干协律郎。”
“协律郎是个闲职,正八品上阶,钱多事少。”
“孟郊很高兴,在洛阳市中心立德坊租了房子。”
“安顿下来以后,经郑余庆拉线,孟郊娶了媳妇郑氏,可谓双喜临门。”
““然而美好日子总是短暂的,儿子出生未久便不幸夭折,孟郊肝肠寸断。”
“祸不单行,第二年,相依为命大半生的母亲裴氏也去世了。”
“孟郊去职丁忧,由于上司便是好友郑余庆,郑余庆照样给他发工资。”
“孟郊给长安一位郑姓朋友写信,一个月工资三千钱不敢随便花,留着养老救急。”
“元和九年,郑余庆调任兴元尹,聘请孟郊为行军参谋。”
“孟郊携夫人西上,至阌乡县暴疾而卒。”
“郑余庆闻知痛惜,给钱数万作丧葬费用。”
“郑氏将丧讯报给韩愈,韩愈遂召贾岛等一干生前好友于洛阳料理后事。”
“料理完毕,韩愈写信跟郑余庆汇报,除却一切开销,还剩二百七十千钱,足够郑氏安度余生。”
“孟郊死后多年,郑余庆每年还给郑氏生活费,可谓仁至义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郑氏本来便是郑余庆本族亲眷,不是外人。”
“孟郊死后,诸友作诗祭奠,尤以王建二首最为知名。”
王安石:孟郊历经坎坷50岁时登上仕途,后来却在贫困交加中离世。
提起孟郊可能不太了解,但诗句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却耳熟能详。
出生于湖州的孟郊自小性格孤僻,且家境穷困。
他的一生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没有什么背景的他只有通过科举这座独木桥来改变命运。
博学多才的孟郊应该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孟郊自幼博才多学,一年冬季,朝廷上的钦差大臣来到孟郊的家乡体察民情。
当地的县令当然是阿谀奉承,大摆酒宴的讨好。
正当县太爷与钦差觥筹交错之际,身穿破烂的小猛郊公然入堂,县太爷非常不耐烦的要轰走他。
孟郊不服气的说,家贫人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