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

    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

    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县尉。

    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

    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

    唐宪宗元和元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

    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

    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

    元和九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

    孟郊闻命自洛阳往,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夜半时分,孟郊孤枕无眠,举杯向月,自遣述怀。”

    “帝都显而易见待不下去了,长安不仅米贵,房租更贵。”

    “孟郊只好告别好友韩愈李观,前往徐州,临行作诗赠别。”

    “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尽苦楚,令人读之心碎。”

    “孟郊回到昆山,跟母亲呆了不到半年。”

    “于贞元九年再入长安,参加第二次科考,结果再次落第。”

    “一个人失败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贞元十二年,孟郊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次命好终于考上了。”

    “多年郁闷一扫而光,喜作《登科后》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是考中进士还笑得太早,进士只是礼部试,通过礼部试还有吏部试。”

    “韩愈连续三年没中吏部试,只好去宣州当推官。”

    “孟郊送走韩愈,在长安呆了半年,眼看进入寒冬。”

    “只好也赴宣州吃闲饭,宣州司马陆长源对他照顾有加。”

    “贞元十五年,韩愈离开宣州,孟郊随后离开。”

    “两人离开没几天,陆长源便被乱兵杀死,二人逃过一劫。”

    “贞元十六年,孟郊前往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