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在李贞丽的培养下,出落地亭亭玉立,天姿国色而又博学多才。

    虽然李贞丽并非李香君的生母,但她却对这个小女孩视若己出。

    可以说,李香君所学的本事,都是李贞丽传授的。

    李香君自幼承蒙李贞丽悉心培养,得益于李香君极高的文学天赋,她的文学素养甚至超过了养母。

    李香君并不贪慕虚荣,亦对黄白之物不感兴趣。

    李香君的客人,需是才学风雅、气节情操兼备的人杰。

    至于那些品行不端的贵公子,即便能拿出金山银海,李香君也会将其拒之门外。

    或许是因为李香君太过洁身自好,以至于她在当时的名声虽大,但在后世的名气远不及其他秦淮七艳。

    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不可谓不动人,但与其他七艳的爱情经历相比却显得太过平淡了。

    侯方域和李香君,一对才子佳人。

    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是当时秦淮名妓与士子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

    “阮大铖是明末大臣,才华横溢,但是名声不好。”

    “开始依附于东林党,后又投奔了东林党的死敌魏忠贤。”

    “因为反复无常,被人诟病。”

    “明末因为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矛盾,文人站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阵营。”

    “阮大铖借钱给侯方域自然是有目的的,希望侯复社四公子不要和他作对。”

    “侯方域知道真相后气愤不已,接受阉党的钱财,对自己名声有损,但是得罪他们会对自己和李香君不利。”

    “李香君也是一个心怀大义的女子,替侯方域做了决定,立刻将钗环取下。”

    “钱不够,李香君找自己姐妹借,凑齐后还了钱。”

    “李香君做出了和父亲一样的选择,宁愿布衣荆钗,不愿接受有污之人的施舍。”

    “不久之后,侯方域会试中针砭时弊落榜了。”

    “李香君劝说侯方域与阮大铖划清界线,去投奔史可法抗清,而她愿意闭门谢客在南京等着他。”

    “李香君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人,侯方域走了之后,她就关门歇业。”

    “洗尽铅华,整日诗书陪伴,等待自己的郎君安全归来。”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小人阮大铖为了讨好弘光帝面前的红人巡抚田仰想,强迫李香君做他的妾。”

    “在阮大铖的怂恿下,田仰想敲锣打鼓去迎娶李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