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文成公主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件易碎的宝物,必须要好好捧在手心上对待。

    而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所属的时代正是汉元帝与汉成帝统治时期。

    因汉元帝宠信宦官,汉朝的国力早已日渐衰退,对匈奴造不成多大的威胁了。

    所以匈奴王室也基本没有把汉王室放在眼里,即使王昭君所受待遇不好,汉王室也不敢过分追究责任。

    其二,两位和亲使者的身份不同。

    文成公主虽说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但好歹也是皇室之女,与李世民流着同样的血液。

    身份地位自是甚高,说话也更有分量,所以她可以轻易废除藏族地区的陋习。

    吐蕃若不好好对待,必定遭到唐朝皇室的谴责。

    而王昭君却只是平民出身,说话没有分量。

    背后也没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为她撑腰,自是只能受人欺凌,随波逐流。

    其三,所前往的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度不同。

    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密切相连,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佛教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可以说与西藏地区的人们有着充足的渊源,所以也更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

    而王昭君所进入的匈奴地区是出了名的野蛮,匈奴地区的大部分人对中原文化所知少之又少。

    王昭君嫁过去后不仅没有渊源,还存在着生活习惯上的冲突,自是难以被匈奴地区的人们所接受。

    自古以来便有不少文人对和亲进行抨击,需要一个弱女子的幸福来保持和平而羞愧。

    但是大多数文人之所以会对和亲发出抨击,都只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历史中的个体,他们只看到了远嫁的公主内心的煎熬。

    但如果把和亲放在整个宏大的历史格局中,就会发现其实和亲是一件伟大的壮举。

    虽说,和亲牺牲了一位女子的幸福。

    但是如果不和亲,两国交战,那么将会有无数将军士兵战死。

    这些男儿背后更是一个家庭,他们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

    倘若他们都战死了,一个国家将会出现多少支离破碎的家庭。

    有多少女子要忍受丧夫之痛、丧子之伤,有多少孩子自出生下来就会没了父亲。

    如果和亲,那么牺牲的只会是一个女人的幸福。

    但这份幸福能拯救两个国家中无数女人的幸福,更能避免无数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同时和亲所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