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意义,影响深远。”

    嬴政:可以说《法经》是法家成员心中的圣典,更是华夏法学思想的鼻祖。

    李悝虽是法家的开山鼻祖,但是骨子里流着儒家的血。

    刑罚只是手段,要维护体恤百姓才是国家强盛的王道。

    春秋时期的法律成为维护贵族,欺压百姓的工具。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春秋时法律的核心思想。

    那个时候的大臣们都是有地有兵的贵族,什么时候看国君不顺眼了,就要造反弑君的。

    而李悝的《法经》在惩戒贵族方面,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比如说相国与将领接受行贿,身边的人员全部要诛杀,导致当时魏国的官吏每天都是胆战心惊。

    李悝的《法经》不光维护公平正义,更保护了老百姓的权益,这是春秋时期的法律里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老百姓的期望很简单,就是平平安安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是百姓最挂念的事。

    在刑罚中,对百姓私有财产的侵犯称为盗,对百姓的人身伤害称为贼。

    只有让老百姓有安全感,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国家才能稳定繁荣。

    《法经》里对坏人的惩罚,那是相当的严格。

    比如杀人犯,不光要抄家,还要让妻子为奴。

    对于偷盗的人,要砍掉脚。

    私自翻越城墙,如果是一个人就杀头,如果十人以上直接灭族。

    有不法聚众行为超过五日,可以立即诛杀。

    李悝之所以要这么残忍的惩罚这些人,是为了维护魏国的安定。

    当时的魏国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决不能重回春秋时期那种三天两头造反作乱的局面。

    只有国君腰杆子硬了,国内造反势力才不敢造次,老百姓才能安宁。

    一个国君要行王道,首要任务就是惩治盗贼。

    儒法合一是李悝法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李悝做到了。

    李悝通过变法让魏国实力大增,吹响了变法的第一声号角。

    其余诸侯国看到魏国如此迅速崛起,纷纷效仿,法家一时之间成为整个战国的主流。

    “同时,李悝清楚地意识到,魏国地处中原。”

    “疆域不大,人口众多,亟待解决的是老百姓填饱肚子的问题。”

    “毕竟物质充足了,国家才能对外征战,开疆拓土。”

    “但是土地面积就这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