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

    “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在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李时珍开始博览群书,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

    “李时珍早就有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

    “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

    “为了找到真正的蕲蛇,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

    “人家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

    “在治疗上对诸病有特效,因此非常贵重。”

    “州官逼着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

    “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龙峰山有个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是蕲蛇喜欢吃的东西。”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李时珍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的全过程。”

    “《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说得简明准确。”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

    “而是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药物。”

    “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

    “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

    “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

    “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

    “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

    “并在樵夫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

    “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陶弘景是说对了。”

    “不过从观察中,李时珍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

    “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

    “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也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李时珍于明神宗万历六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