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项羽:一时心慈手软,最终竟然酿成大错,后悔不该不听亚夫之言。

    要是在鸿门宴上,他听从亚夫的建议,趁机除掉刘邦,也就不会有如今的威胁。

    一想到自己对刘邦这个敌人动了恻隐之心,以至于错失了鸿门宴上的大好时机,他就悔恨不已。

    每每回想起来,他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当初亚夫认为刘邦是一个威胁,必须要除之而后快,以绝后患。

    但他认为刘邦敢来鸿门宴,就证明没有二心。

    再加上刘邦来了之后,剖肝沥胆的自辩。

    他想起和刘邦曾经一起同生共死的岁月,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

    可如今说再多也没有用,再后悔也晚了,一切都晚了,刘邦的优势远比他大得多。

    而且原先历史上刘邦成功打败了他,这让现在的他想要翻盘成功近乎不可能。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统管巴蜀地区。”

    “刘邦赏给张良黄金百两,张良把这些全部转送给了项伯。”

    “刘邦又通过张良厚赠项伯,让项伯帮他向项羽请求汉中地区。”

    “项羽答应了,于是刘邦又获得了汉中一带。”

    “刘邦回到封地的路上,张良送他们到褒中,刘邦才让张良回到韩国去。”

    “张良临别前对刘邦建议把走过的这条栈道烧掉,可以向人们表示没有再打回去的打算,也可以哄得项羽放心。”

    “刘邦便让张良返回韩国,中途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

    “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刘邦的缘故,项王不派韩王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

    “张良向项王解释汉王刘邦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还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羽。”

    “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公元前206年,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刘邦倚据富饶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

    “韩王成先被项羽降位为侯,后又在彭城被杀。”

    “张良闻风逃走,抄小路西去投奔了刘邦。”

    “而刘邦这时已收复了关中,封张良为成信侯,命他跟着一道东征项羽。”

    “公元前205年,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