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道,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我没有那个能力做到你所说的。”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无知,不可重用。”

    “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并且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

    李世民:东吴除了周瑜和鲁肃,其他人都是江东鼠辈。

    对于东吴的众人,他看得上的极少,而鲁肃就是其中之一。

    孙权下面,懂得政治、深知必须联络刘备抵抗曹操,以保持江东的地缘安全,进一步问鼎中原的,只有鲁肃一人。

    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其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鲁肃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

    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其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

    鲁肃不仅具有一个政治家的胆略、卓越的军事的和外交才能。

    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

    因此,在三国众多英雄人物中,东吴的鲁肃可说是叱咤风云的人杰了。

    在那个精英荟萃的时代,鲁肃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却被明朝的罗贯中肆意编排。

    之前看过的《三国演义》,鲁肃被写成一个忠厚而略显平庸的长者,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斗智的陪衬。

    他想说的是,这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是一种极其不负责的编排。

    “建安十三年,孙权命周瑜西攻江夏,进而准备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

    “于是曹操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刘表病死。”

    “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同时暗中了解情况。”

    “孙权也正有此意,于是批准了鲁肃的请求。”

    “鲁肃刚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兵。”

    “鲁肃日夜兼程,等到了南郡。”

    “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

    “鲁肃见此情形,当机立断,去找刘备。”

    “在当阳长阪,鲁肃与刘备相遇。”

    “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