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一个人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和要求。

    希望曹操能保有这十胜优势,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郭嘉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

    不过,他的这些推测意义都不大。

    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郭嘉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

    “建安三年正月,曹操欲讨伐称帝的袁术。”

    “郭嘉表示吕布是见利忘义之人,可加封他为左将军、徐州牧,如此可防止他与袁术勾结。”

    “最终,袁术在曹操、刘备、孙策、吕布的围攻下丢失寿春,沦为了苟延残喘的冢中枯骨。”

    “四月曹操三征宛城张绣,在郭嘉败退诱敌的计策下又获得胜利。”

    “从此,张绣再无力量偷袭曹操后方。”

    “郭嘉便果断提出,是时候解决徐州吕布的问题了。”

    “徐州吕布实为心腹大患,丞相可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再除袁绍。”

    “曹操又担心袁绍不同意,甚至支持其他诸侯再次偷家。”

    “郭嘉说袁绍现在想的是怎么快速吞并公孙赞与孔融的地盘,他反而害怕主公与他们两个结盟。”

    “我们只要派能言善辩之士去向其阐明厉害,完全可以获得拿下徐州所需要的时间。”

    “而谈判的结果比郭嘉预言的还要顺利,袁绍不仅支持曹操攻打吕布,还资助五千兵马运输粮草军械。”

    “建安三年十月,吕布在曹操与刘备联军攻击下退守。”

    “久攻不下的曹操粮草告急,就有了退兵的想法。”

    “郭嘉则立主坚持下去,并说有一条妙计可助破城谋。”

    “而这条妙计就是掘开沂水灌淹,吕布迫于无奈而开城投降。”

    “建安四年五月,刘备趁郭嘉与荀彧在外巡视工作的时机,向曹操请命,去阻截欲投奔河北的袁术。”

    “曹操一时大意,就让刘备带领五万大军前往。”

    “郭嘉回来后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跑来提醒曹操。”

    “说自己本意是软禁刘备,小用而不使其掌重兵即可。”

    “丞相不杀刘备,必有深略远虑,不过也不应该放其离去。”

    “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