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三年的积蓄,诸葛亮是不会贸然出兵北伐的。”

    诸葛亮:不得不说,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我之上。

    尽管司马懿最后违反誓言搞政变,如今已是声名狼藉。

    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不弱于他,甚至要超过他。

    司马懿这个对手令他敬佩的同时,也令他不耻。

    如此大忠大奸之人,却是他生平仅见。

    不过现如今司马懿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没有一个势力会接纳他。

    如此一来,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没有了司马懿这个敌人的阻拦,曹魏等同于断了一臂,这对他们蜀汉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甚至于,他有信心改写历史,统一天下,匡扶汉室。

    “三年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进驻渭水之南。”

    “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驻堡垒阻击,而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

    “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食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

    “于是渡渭水,背水扎营。”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军坚壁不出,于是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服装。”

    “司马懿大怒,上表请战。”

    “曹叡不许,并派人持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之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

    “使者便持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诸葛亮见对姜维说,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

    “之所以上表请战,就是为了军队的士气。”

    “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怎么可能千里上奏请战?”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却没有机会,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虽领军十万,但已经落入我的谋划中,打败他是必然的。”

    “魏、蜀两军相持了百余日,诸葛亮病逝于军中。”

    “蜀军撤退,司马懿出兵追击。”

    “蜀将杨仪返旗鸣鼓,作出要回击的样子。”

    “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而后司马懿来到诸葛亮的营寨,获得了许多粮草、兵马和军书秘籍。”

    “便知诸葛亮已死,并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李靖:司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