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曹爽不听其计,反而派人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

    “司马懿细数曹爽的过失,并称只是想把曹爽等人免官。”

    “又派曹爽的亲信引大目去劝说他,并以洛水为誓,只是免官。”

    “桓范等人援引古今来劝说曹爽不要回去,曹爽却说司马懿只是想夺取我的权利,我得以侯还家,还是个富家翁。”

    “于是准备回去,而桓范却垂胸顿足的说自己要被灭族了,而后曹爽随曹芳回京。”

    “张当在司马懿的拷问之下,供述了曹爽和何宴等人意图谋反。”

    “于是曹爽及其党与何宴、丁密、邓阳、碧鬼、李胜、桓范等人被诛,并灭三族。”

    “至此,司马懿彻底掌握了朝政。”

    “同年,司马懿因病不上朝,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寻意见。”

    “而后太尉王陵与令狐于图谋废黜曹芳,立楚王曹彪为帝。”

    曹爽的愚蠢行为,令各朝古人闻之连连摇头叹息。

    司马懿都已经造反发动政变了,曹爽却还天真的以为只要投降认输,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富贵,成为无忧无虑的富家翁,这是何等的愚昧无知。

    哪怕是三岁小孩,都不会如此蠢得令人发指。

    各朝古人不得不感慨万千,司马懿背信弃义固然令人唾弃,但曹爽的愚蠢更令他们气愤。

    明明有镇压叛乱的机会,却把手中的筹码拱手相让,把自己的命运寄希望于敌人的信守承诺。

    如此幼稚愚蠢,也难怪最后落得一个悲惨下场。

    “公元251年,王陵借口吴人塞土水,请求出兵征讨。”

    “司马懿知其阴谋,不允其兴兵,于4月亲率中军讨伐王陵。”

    “王陵自知势穷,无可奈何之下,在武丘把自己捆绑起来等待司马懿。”

    “并说如果我有罪,你可用半片竹简将我召回,何苦亲自来呢?”

    “司马懿却说,因为你并不是用竹简就能召回的人,说罢将王陵押解回京。”

    “王陵在回京途中服毒而死,而后将王陵余党一网打尽,全部诛灭三族。”

    “并将楚王曹彪杀害,并趁机把曹魏王公全部拘捕,放置于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公元251年8月,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73岁。”

    “天子速服吊唁,其孙司马炎十余年后接受魏元帝禅让称帝,建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