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

    “5月,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各率一支人马北伐,成功拿下交通枢纽徐州。”

    “同一个月,武汉国民政府也制定了北伐河南的方案。”

    “由唐生智出面组建北伐军,并派人联络冯玉祥和阎锡山,夹击河南的奉军。”

    嬴政:这都还没有打下天下就起内讧,要不是最后还算理智,说不定一片大好形势将化为乌有。

    奉系军阀的威胁还在,就迫不及待的内讧争权夺利,他怎么看都有些愚蠢。

    虽然权力的诱惑很大,但怎么着也得消灭外部的威胁再说吧!

    从这一方面来说,汪精卫的目光太过短浅,差点就将取得的优势付之一炬。

    不过好在国民党内部有明事理之人,知道要搁置矛盾,先北伐消灭奉系军阀再说。

    按照最终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内讧中胜出了。

    对于这一点,他倒是丝毫不意外。

    毕竟以当前的形势来看,支持蒋介石的势力很多,而且银粮弹药也充足,最后打败汪精卫也就顺理成章了。

    “北伐开始后,阎锡山并未响应,选择坐山观虎斗。”

    “不过,仅靠唐生智和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对付河南奉军也足够了。”

    “就这样,刚刚进入河南的奉军就被北伐军又赶到了黄河北岸。”

    “然而,就在南京、武汉各自北伐期间,蒋介石在南京悄悄出手了。”

    “蒋介石借助列强和江浙财团的支持,切断了长江中游与下游的经济联系。”

    “民国时期的武汉虽然也是商业重镇,但与上海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蒋介石封锁了武汉的资金流入渠道后,苏联援助进不来。”

    “武汉政府立即陷入赤字状态,工商业也是一片哀嚎,十万人失业。”

    “见识了蒋介石的金融炸弹威力后,冯玉祥立即倒戈,以每月两百万银元的代价抛弃了武汉政府,奉南京政府为正统。”

    “首鼠两端的阎锡山也亮明立场,将武汉方面派到山西的联络代表礼送出境。”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穿一条裤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丧失斗志信念,叛变革命,也在武汉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破裂。”

    “武汉国民政府清党后,汪精卫在冯玉祥的撮合下答应迁都南京,但也提出一个条件。”

    “去南京可以,但蒋介石必须走,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