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要入关了,以后奉军的军饷由北洋政府承担。”
“两家的人事任免,各自做主,国家大事,两家商量着来。”
“至于段祺瑞,以后就专心做个寓公,别回来了。”
“直奉分蛋糕时,徐世昌还是总统,但没人搭理他。”
“后来,曹锟与张作霖爆发冲突,奉系偏居东北,北边是苏联,东边是日本控制的朝鲜,扩张难度大。”
“而直系身处关内,势强凌弱,吞并弱小简直不要太容易。”
“张作霖觉得自己亏了,就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张作霖:平分战利品,我奉系明显吃亏了,要是再不扶持自己人上台,迟早得被曹锟干掉。
虽然说是战利品公平分配,但其实不然,直系占据了上风。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只能龟缩在东北地区。
再加上四周强敌环绕,想要寻求势力扩张根本不可能。
而直系则完全不同,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
直系周边的军阀实力弱小,曹锟想要凭借武力扩张势力不要太容易。
如此一来,他的势力得不到增长,而直系的势力却能飞速增长。
加以时日,实力大增的曹锟带领直系大军进攻东北,而他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所以为了平衡利益,他需要安排自己的人组阁,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原本他是想推荐段祺瑞组建内阁的,只是可惜被直系派的吴佩孚搅合了。
他之所以选择段祺瑞,也是本着段祺瑞要是上台组建内阁的话,那段祺瑞必然就会靠向他。
毕竟段祺瑞被赶下台,是因为直皖战争失败的缘故。
而曹锟作为直系的领袖,段祺瑞一旦上台肯定不会选择投靠。
或许是曹锟看出了他的小伎俩,才特意让小弟吴佩孚横加阻扰段祺瑞的组阁。
“梁士诒上台后,一面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一面抑制吴佩孚。”
“吴佩孚是能动手就绝不叨叨的性格,很快联合直系各省督军,逼迫梁士诒下台。”
“张作霖见状,同样也不废话,派人偷偷联络段祺瑞和国民党,打算南北夹击直系。”
“见直奉也要内战,徐世昌再次出面调解,但依旧无果。”
“1922年4月,奉军分兵三路入关讨直。”
“这一战同样很短暂,仅仅6天,张作霖的数万大军就被吴佩孚横
“两家的人事任免,各自做主,国家大事,两家商量着来。”
“至于段祺瑞,以后就专心做个寓公,别回来了。”
“直奉分蛋糕时,徐世昌还是总统,但没人搭理他。”
“后来,曹锟与张作霖爆发冲突,奉系偏居东北,北边是苏联,东边是日本控制的朝鲜,扩张难度大。”
“而直系身处关内,势强凌弱,吞并弱小简直不要太容易。”
“张作霖觉得自己亏了,就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张作霖:平分战利品,我奉系明显吃亏了,要是再不扶持自己人上台,迟早得被曹锟干掉。
虽然说是战利品公平分配,但其实不然,直系占据了上风。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只能龟缩在东北地区。
再加上四周强敌环绕,想要寻求势力扩张根本不可能。
而直系则完全不同,占据了最好的地理位置。
直系周边的军阀实力弱小,曹锟想要凭借武力扩张势力不要太容易。
如此一来,他的势力得不到增长,而直系的势力却能飞速增长。
加以时日,实力大增的曹锟带领直系大军进攻东北,而他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所以为了平衡利益,他需要安排自己的人组阁,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原本他是想推荐段祺瑞组建内阁的,只是可惜被直系派的吴佩孚搅合了。
他之所以选择段祺瑞,也是本着段祺瑞要是上台组建内阁的话,那段祺瑞必然就会靠向他。
毕竟段祺瑞被赶下台,是因为直皖战争失败的缘故。
而曹锟作为直系的领袖,段祺瑞一旦上台肯定不会选择投靠。
或许是曹锟看出了他的小伎俩,才特意让小弟吴佩孚横加阻扰段祺瑞的组阁。
“梁士诒上台后,一面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一面抑制吴佩孚。”
“吴佩孚是能动手就绝不叨叨的性格,很快联合直系各省督军,逼迫梁士诒下台。”
“张作霖见状,同样也不废话,派人偷偷联络段祺瑞和国民党,打算南北夹击直系。”
“见直奉也要内战,徐世昌再次出面调解,但依旧无果。”
“1922年4月,奉军分兵三路入关讨直。”
“这一战同样很短暂,仅仅6天,张作霖的数万大军就被吴佩孚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