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载沣:倒也并不是没人有能力出征挂帅,而是袁世凯狼子野心,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启用此人。

    北洋新军的战斗力要比地方新军强得多,出动北洋军镇压革命党问题不大。

    可问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出征的主帅,这才是最无奈的。

    事情恶化到如此地步,大清国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担此重任,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北洋军是袁世凯炼出来的,他也知道袁世凯有能力担任主帅镇压革命党。

    但他对袁世凯看得很透,知道此人野心勃勃,不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忠臣。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袁世凯编练完北洋军后,他才随便找了个理由把袁世凯罢官回家养老。

    现在虽说全国起义不断,大清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但他也不会把袁世凯召回来。

    他非常清楚,一旦让袁世凯重掌兵权,只会彻底断送大清国的江山社稷。

    “隆裕觉得袁世凯说的有道理,就询问当时少壮派中军权最高的载涛,你掌管着陆军带兵怎么样?能不能率军南下呀?”

    “载涛这个人练兵还可以,但让他上战场玩命他是真不行。”

    “见隆裕要抓自己的壮丁,载涛连忙下跪磕头道奴才无能,只练过兵没打过仗,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

    “隆裕一听,不便再说什么,只好作罢。”

    “载涛回家后越想越怕,担心隆裕反悔,一定要他挂帅,于是他就干脆称病辞去了军谘大臣的职务。”

    “听说载涛辞职,袁世凯不动声色的上书,推荐他的心腹徐世昌继任军谘大臣。”

    “随后,在徐世昌的大噪舆论之下,朝堂上掀起了一股请袁世凯出山的舆论热潮。”

    “不过由于这时候载沣仍然很记恨袁世凯,并不理睬徐世昌的保奏,因而清政府最终确定的主帅是满洲正白旗出身的陆军大臣印昌。”

    “10月14日,载沣做出如下安排,任命印昌为第一军军统,率北洋第四镇和第二镇的混成第三协、第六镇的混成第十一协南下进攻汉口。”

    “任命军谘府政使冯国章为第二军军统,统帅北洋第五镇、第三镇的混成第五协、第二十镇的混成第三十九协作为预备队,随时听候调遣。”

    “任命载涛为第三军军统,率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驻守京畿,专司巡护。”

    袁世凯:朝廷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不管怎么安排统帅都没有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