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发各省督抚将军处讨论。”

    “康有为及其改良派顺应形势,和帝党组成了牢固的联盟。”

    “一个没有实权又没有太多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和一个同样缺乏政治经验的书生鼓吹家康有为,在没有实权的帝党的鼓动下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

    刘彻:可惜,这样的变法改革注定要失败。

    像戊戌变法这种由上往下的改革,哪怕是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帝都很难改革成功。

    要知道改革就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尤其是像戊戌变法这种方方面面都需要大力改革,可想而知遇到反对派的阻力有多么的大。

    实权皇帝都难以做到,就更不用说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了。

    光绪没有实权,康有为没有政治经验,帝党也同样没有实权。

    就这样没有权力的改革团队想要成功,无疑于痴人说梦。

    所以从一开始,戊戌变法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别说是没有实权的光绪主导变法,哪怕是掌握实权的慈禧想要戊戌变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康有为出名了,大量京城高官争相拜访这个刚获进士称号,还没有正式职务的康有为。”

    “甲午战败,民间改革呼声高涨。”

    “公车上书之后,民间议政风气不再是禁忌。”

    “一时改革呼吁得到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成了风尚,洋务派顽固派都聚集到了康有为改革救国的旗号之下。”

    “突然步入舆论中心的康有为摩拳擦掌,开始了其准备已久的宏大的改革计划。”

    “康有为开始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组织学会连接改革人士,培养扩大自己的改革势力,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启蒙中国人。”

    “一时之间,随着康有为及其党羽的奔波倡导,全国各地学会报纸大量涌现,林林总总,蔚然大观,给当时中国思想界刮起了一股飓风。”

    “还是举人的梁启超用其卓越的文笔和思想,深刻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保守。”

    “数月之间,只有24岁的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销售万余份。”

    “戊戌变法后来失败,然而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对今后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是当改革派突飞猛进之时,保守派也觉得时机已到,开始反扑了。”

    “甲午战败的阴霾一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