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战后,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的大清国,仍然不能正视西方比自己强大的事实。”

    “清政府内外依然认为华夏文明是最优秀的,敌夷是没有文化的,学习西方就是溃夷夏之防。”

    “可见,比起国土国权的沦丧,文化的优越感似乎更能让清政府聊以自慰。”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条约,将华夏牢牢地禁锢在外国的特权之下,使华夏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未能摆脱这套体系的掠夺。”

    “英法联军攻破首都,迫使皇帝外逃,焚毁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这标志着这个自称世界中心的文明古国遭到无情的羞辱。”

    “四年后,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而这也完全是由于其内部原因,才使得清政府平定内乱取得成功。”

    “在签订条约后出现暂时平静与内部危机暂时消失之际,使得一部分汉族士大夫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来思考近二十多年来内忧外患的症结所在,中华第一次现代化的努力由此而生。”

    “历史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开启了中华文明在近现代意义上第一次自强运动。”

    “以求强、求富、培养实用人才为三大具体目标的洋务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清王朝抵御外辱、镇压内乱的实力。”

    “同时也有益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并开启中华近代化的进程。”

    “但这场看上去轰轰烈烈运动的结局,却如同落花流水般消逝,其最终也以失败落幕。”

    左宗棠:哎,悔之晚矣,朝廷当初就应该重视林则徐的建议,要不然今天也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彻底被西方列强的武器打败了,那个时候就应该走上自强的运动。

    但可惜的是,当时朝廷从上到下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连林则徐提出来这个还受到了批判。

    林则徐让好友编了一本书,叫做《海国图志》,明确地提出了这些自强的观念。

    结果全国从上到下都批判这本书,排斥这本书,抵制这本书。

    据他得知,这本书传到了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日本在很短时间内给它翻刻了二十多版,所以这本书对二十年后日本的明治维新起了很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林则徐和魏源为了启蒙国人编的书,国人拒绝接受。

    直到二十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时满朝上下才认识到洋枪洋炮的厉害。

    他们才不得不承认,洋枪洋炮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