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和硕贝勒,在每五日一次的集会上,讨论国策、制定军政、奖惩官员,甚至可以罢免皇帝。”

    “这种被后世称为八王议政的举措,让努尔哈赤带领的草原部落日趋强大,并最终成为足以与明朝相抗争的后金政权。”

    “但它也给后来的皇位继承者们带来无穷的烦恼,最先感受到的这种烦恼的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1626年,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

    “不过,其他几位和硕贝勒拥有几乎与他一样的权力。”

    “为了确立自己君权至上、大权独揽的统治格局。”

    “皇太极先是通过设立总理一切事务的八大臣,剥夺了诸贝勒直接统兵、理财、断狱的特权。”

    “而后命令宗室贵族中的王爷和每旗另选出三名议政大臣,共同处理国政,这种新形式被定名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为了进一步削弱皇室宗亲对皇帝权力的影响,1636年三月初六日。”

    “皇太极仿造明朝的制度建立了内三院和六部,分别掌管起草诏书、发布命令和处理日常政务。”

    “但这样的改革并没能改变后金政权的民族特征,熟悉儒家的文臣们不能参加有关国家事务的会议,没有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力,同样也无法阻止议政王大臣们对权力的争夺。”

    顺治:皇爷爷的八王议政制度给父皇带来了大麻烦,同样的,父皇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也给朕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他们大清颇具特色的一种制度,议决的内容除了军国要务外,还有制定法规、处理王公大臣等。

    即便他入关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仍然有很大的权力,严重制约了他的皇权。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要比他这个皇帝的权力还要大。

    有时候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讨出来的决议,即便他这个皇帝再不满,也无可奈何。

    “1643年八月,皇太极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

    “在八旗诸王都有资格作为候选人的情况下,在朝中手握重权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将年仅六岁的顺治扶上了大清皇帝的宝座。”

    “在清朝的历史中,第一次出现了少主重臣的局面。”

    “手握大权的多尔衮和他所掌握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满洲八旗成为中原正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对于年幼的顺治皇帝来说,多尔衮却成为了清廷实际上的最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